美文网首页思想整理
解析《关键对话》4——留意对话氛围

解析《关键对话》4——留意对话氛围

作者: 9154c7ded3de | 来源:发表于2018-08-09 17:14 被阅读9次

一、如何让对方畅所欲言——双路模式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如何留意对话氛围。也就是说如何从我这个角度出发,不破坏对话氛围,并且能看出什么时候对话氛围有问题。我们都知道,对话实际上不是线性的而是立体的,是三维空间中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流逝从而完成了对话。因此,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把握就特别的重要。因此提出了一种“双路模式”,就是既要关注对话内容,又要关注对话氛围。

我们在这里举个例子,古代的时候,大臣都要向皇上进行觐见,这时候大臣们的水平就表现出来了,大家都在察言观色,看这时的环境是否利于自己提出自己的观点。当皇上今天龙颜大悦,刚刚从上林苑打猎归来并且缴获了很多猎物,那这时候提到对外战争的事情可能就比较好接受建议。再比如,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太后一心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派到别的国家当人质,也不让任何人劝谏。这时候触龙进去先是说自己的身体不好了,太后身体还好吗,先嘘寒问暖使得对话环境不冰冷,不尴尬。

接着又是求情说要给自己疼爱的儿子找份好工作,于是和赵太后疼爱儿子的心理一拍即合,建立了第一个共同点,让整个对话环境变得不紧张,对话内容也得到了递进。两个老人开始聊自己是如何疼爱孩子的,赵太后便放下了抵触情绪。后来触龙又告诉赵太后,您疼爱女儿于是把她嫁出去,考虑孩子的长远发展,这才是最正确的。这时候,双方的对话从第一个共同点,疼爱孩子,延伸到第二个共同点,如何疼爱孩子最有效,最后都认为长远考虑最重要。

然后再从为了女儿长远考虑虽然哭着也把孩子嫁出去而且不希望女儿再回来,可是对于儿子只有现在建功立业,未来才能在赵国站稳脚跟的长远考虑赵太后却没想到。既然前面两个共同点双方都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么不为小儿子考虑长远发展就成了违背逻辑的不理性行为,赵太后被说服了。正是在第一步嘘寒问暖,和第二步假装求情真谈宠爱孩子这个安全氛围的搭建,让整个对话中的赵太后充满了安全感和确认感,她没有发怒也不可能发怒,于是空间给时间提供了保证,谈话因为共同点的建立,逻辑链条一步步展开,从而达成了共赢的解决方案。赵太后爱孩子的心依然没变,触龙劝说派出人质的任务也得到完成。

作者在书中说,我们首先要给对方提供足够的安全感。所以,首先自己不要情绪化,然后对方情绪化的时候要能够忍受并明白那只是因为对方在谈话中缺乏安全感才攻击你的,你不要在意而是努力调整氛围,使氛围变得安全。

二、如何识别缺乏安全感的对话氛围

最后,作者讲了如何才能更好的识别,缺乏安全感的情境话语和场景。大体上分为沉默式和暴力式。所谓的沉默就是在掩饰、逃避、退缩,所谓的暴力式就是控制、贴标签、攻击。人们要么充血对抗,要么充血逃跑,正是符合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在沉默式中最常见的就是——掩饰。如果对话中,你发现对方开始对你冷嘲热讽,比如,“哟,你真的穿过城市买来了肥皂(其实是觉得你挺蠢的)”;或者甜言蜜语,比如,“哎呀,你真的已经很棒、很棒了(其实觉得你还不够吧,怕伤害你。)”,又或者字斟句酌,比如,“这样做大家可能接受不了吧(意思是请不要做这样的决定)”。往往人们都会说一半留一半,这是因为谈话的场景缺乏安全感。也许是因为你不够别人信任,也许是因为对方在对话中不愿直接戳破导致尴尬,也许是他本就是这样的行为方式。总之,出现这样的半遮半掩,欲语还休;亦或是无脑赞扬,旁敲侧击,都是说明他们在掩饰一些需要掩饰的东西。掩饰是缺乏安全感的最常见表现,对于最亲密的朋友,亲人我们就可以说大部分所有的透彻的实际想法了。

在沉默式中还有一种,叫做逃避,就是避重就轻,不涉及真正重要的问题。有时候当我们无法回答问题的真实原因时,我们要么粗鲁拒绝,但这并不智慧;要么问东头说西头,这也是半遮半掩常见手段。

在沉默式中还有最后一种,叫做退缩,彻底退出对话机制。当我们对对话十分没有安全感或者不感兴趣,不想聊的时候,离开是最好的。大家去搭讪或者去接触人家姑娘的时候,是否被: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我上个厕所,我洗个澡。这样的语句晾在风中。当面谈话会减小这样的概率,因为大家都有交际压力,也会给别人留面子。而现在的网络环境使得我们的拒绝成本更小了。我们经常会遇到电话推销,我们会直接挂掉电话;但是有一天在中关村打的的时候有一个女孩使劲推荐一门英语培训课程,但面对面你拒绝也不会彻底赶人家走,于是还是老老实实收了传单,并且也了解了课程的大概情况。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总是把“表白”,“分手”诸如此类重要的事情放在当面谈会更明智。因为当面谈会发生不一样的效果。

在暴力式里,第一种是控制对方。就是强迫对方接受自己观点。当你的父母,你的领导使用这样的方式和你对话的时候,暴力和强权达成了对话,虽然可以执行,但是心里任然不服,貌合神离,做事会打折扣。如果对话时,对方试图控制你听他的,也是因为他没有安全感,急着希望就是这样而不是以理服人。

在暴力式里,第二种是贴标签。贴标签是一种刻板效应的体现。我们每个人要认识复杂的世界,都要抽象并且贴标签去理解。但是对人进行标签处理很不理性,人们应该对事情贴标签去方便处理,对人用多维角度去理解。当对话中对方给谈话乱贴标签,人身攻击,说明很没有安全感。比如看到孩子玩游戏,说:“你为什么要玩物丧志,你怎么一点都没有自制力,你就是个坏孩子”。这说明你不够强大,要就事论事,不贴标签,才说明你这个时候认为环境可控。

在暴力式里,第三种是攻击。当情况失控,人们就会尽全力保护自己,语言保护和肢体保护都会有。这时候人的自尊水平受到挑战,处于低自尊的时候人们更脆弱,更怕别人的意见伤害自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有强大自尊的人,不会因为别人劝他别玩游戏而生气。他只是会觉得,我有自制力,玩游戏只是因为我需要放松。他也会认为别人劝他别玩游戏是对他好,可以理解。但要对一个弱小自尊的人,同样也劝他别玩游戏,但他会觉得我用你管,有胆你再说一个试试,你丫怎么说话呢。

人们只有对场面失去控制才会生气,冲动。如果时刻都可以掌控内心,自尊强大,就不会在情绪上失控。当谈话中观点针锋相对,而对方或者自己已经怒气冲天,很可能是因为自己这时候被对方的谈话和贬低而变得处于低自尊,觉得对方说的根本就是全是错的,我才是对的。这种保护机制下谈话没有意义,因为不管一方说的是什么,另一方都不会接受。这是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才有的表现,会让双方冰冷僵化,这时候要去缓和缓解这样的情况。

当发现自己出现了这两个方面6种问题时,你应该警醒并且意识到,这时候是我自己没有安全感了,会让谈话环境走向失控,完全不利于谈话。当发现对方出现这些信号时,说明对方缺乏安全感,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逼着对方说出他们藏了一半的话,或者和对方一起对抗发火,而是向后看,退一步海阔天空。直接要结果是要不到的,要去修复背后的原因,修复安全感,再去找结果。有时候甚至可以终止谈话,让氛围变得宁静,再谈,之后还会提到这个做法。但这是比较极端的,一般来说对话中出现上面这些信号,就知道是出现了氛围问题,双方缺乏了安全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析《关键对话》4——留意对话氛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yc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