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的孩子学习压力那么大!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值得学习?

我们的孩子学习压力那么大!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值得学习?

作者: 新颖旅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4-24 21:20 被阅读0次

    昨天壮壮作语文期中测,我发现小伙子不会写的生字在手机上查的!我问为什么不用字典查,小家伙说手机更方便,用手机查生字我们大人真没教过,我只好说在学校不能带手机,所以只能查字典!

    最近陪孩子写作业,24小时和小魔头待一起,真心是盼望着学校开学!

    我突然想起之前樊登老师之前讲过一本书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作者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戴维·珀金斯,他在书中讨论了12年通识教育应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值得我们家长深思。

    什么样的知识值得学习?哪些知识将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发挥价值?如何看待传统教育中某些学科内容设置不合理?怎样学习才能培养综合能力,形成全局性理解?

    书中指出教育的初衷在于为孩子提供“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而不是教一堆“应该知道的好知识”。他举出二次方程的例子,这是一个人人都会学到,但几乎没有人会在教育之外的场合使用的技能。他并不否认二次方程具有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巩固数学思维的严密性等作用,但应让这种“美好的知识”点到即止,让学生了解二次方程的数学概念,了解它的作用及意义即可,而不必花费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画图、做因式分解、层层推导等。节省下来的时间,完全可以用于学更多的统计与概率等能够与现实生活相对接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学以致用,更能开发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投入产出比更高,更具有社会实用价值。

    其实,问题的焦点并不在于“二次方程”是否值得学习,也不在于是否应该设置哪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恰恰在于我们的教育模式与思维方式。在没有理顺为什么而教、应该怎么教之前,做其他细节的改动,都治标不治本。或许在未来,基础教育阶段除了必修课之外,我们也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一刀切式的统一教育。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孩子进行更多的尝试,广泛接触各学科知识,以利于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点所在,而在初高中阶段,应重点引导孩子接受对未来有用的教育,让孩子选择性接受如“二次方程”一类的知识,让孩子在通识以外,选择适合自己的“闯荡未来社会的技能”。

    回望我们的学生时代,感觉自己就象掰玉米的小熊,得了新的丢了旧的?小时候的经典场面,就是考前突击背诵到深夜,父母一面责问为什么学习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一面又默认孩子的这种做法。问题恰恰出现在这种速记速忘式考前背诵,在应付考试时百试不爽,养成了学生的投机取巧心理!

    比如在历史学习中,我们曾经一遍遍背诵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被抽干了水分和灵魂的历史故事,如木乃伊般无论如何也无法在我们的大脑中生动、鲜活起来,更勿论在众多的历史事件中分析、总结出历代王朝兴亡更替的规律。在学历史的同时,我们还在学习地理、自然等学科,但也可以将它们融会贯通,在自然气候的变迁中,看到它对推动历史发展起到的作用吗?

    我在想如果我们那会学历史,就给我们上《人类简史》《丝绸之路》《人类如何走到今天》《成吉思汗与今日之形成》那该多有意思啊,完全是串起来的,就连壮壮对这些书都听上七八遍!

    在通识教育的12年时光里,很多知识我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学会过。那时学过的知识已然忘记,但我们却终此一生被困在了僵化的思维模式里,我们会背诵,却不会应用;会做题但不会处理生活中的日常问题;我们可以笑傲考场,但离开教室面对社会却一片茫然……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圣雄甘地有一次坐火车的时候,往上挤,印度那个火车是非常挤的,

    结果一只鞋子给挤掉,一只鞋子挤掉了以后,甘地的反应就是立刻把另外一只鞋子脱下来,从窗口扔下去。然后旁边的人就说:“你咋回事,你这为啥扔鞋?”他说:“我扔了鞋,至少那个人还能穿一双鞋子,这一只鞋子给我也没用,对吧?那个人捡到了能穿一双,这不挺好的。”这故事好在哪呢?

    知识和智慧的区别,"我知道火车如果开走了,我就很难再去捡那只鞋了”,这是知识。“我知道那个人捡到一只鞋也没啥用”,这也是知识。但是我们很难把所有的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做出一个正确的反应。我们普通人的反应是"哎呀,怎么搞的?鞋子没了,我新买的鞋子,难过死了,我咋办?”然后抱这只鞋子坐到下一站,然后甚至抱好几天,最后依依不舍的到另外一个国家把这鞋子扔掉,我们很多人都干过这样的事。

    我们很难把这些知识贯穿在一起形成一种智慧。为什么说这是一种智慧?甘地发现了机会,他在用这四类标准,机会、伦理道德、行动,还有深刻见解,这四个叫全局性理解。

    为什么甘地的这件事是一个全局性理解的智慧的表现?就是甘地发现的机会,对当前的情景产生了深刻的见解,抓住了行动的时机,展现了自己的道德品质。在上火车的短短几秒钟之内能够做到这一切,实在是令人惊讶。这就是知识和智慧的区别。

    那么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综合能力,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什么是综合能力?就是它更加能够适应这个世界,更加能够为这个世界作出贡献,更加能够具备创造性,而这一切需要把林林总总的各种各样的知识,通过全局性的理解整合起来,变成每一个人脑海当中快速反应的像甘地一样的智慧。

    教育的目标是追求全局性理解的知识,简单来说,就是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实际关联,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拿盖房子搭木屋作类比,对全局性知识的理解就是盖房所需的建筑材料。如果孩子能对某种知识构成全局性理解,那这个知识点对于孩子而言就是值得学的知识。这样的知识要符合四方面的标准:

    第一个就是深刻见解方面。这个概念在物理、社会、艺术等不同世界当中的反应,我们能够从各个世界当中找到对它的了解和印证!

    第二个叫行动方面,能够用它来采取行动指导日常生活。我能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跟我的孩子沟通,跟我公司团队同事的沟通,我们用到的这个东西叫行动。

    第三个就是伦理道德方面,就是孩子学了这个东西以后,有没有能够上升到的伦理道德的层面,让孩子的道德品质,想法、人性、同情心或者社会规范能够有进一步的提升。

    然后最后一个要考虑的就机会方面,这个是出现在各种场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的机会多不多?有没有很多次都可以想到它?如果能够把这四个方面都考虑到了的话,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全局性理解。

    我们生活中90%的情况之下是用不到全局性理解的,这时候用的是配方知识,什么叫配方知识?早上起来洗脸、刷牙、开车出门一路走,这都不需要全局性理解,都是我们已经完全习惯的配方,是按照生活的节奏就这么去做的。生活中最多有10%的时候,需要我们调动我们的全局性理解来面对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问题。比如说大家都在争论,要不要去参加一个什么样的活动?这时候是人云亦云的跟着去呢?还是需要调动我们的全局性理解的能力去深入的判断思考,然后有自己的主见?

    因此一个具备全局性理解能力的人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叫做定向,就是遇到任何状况,做出自己的智力判断,来确定方向,不会随大流。第二个叫慎思,审慎的思考问题,而不是轻易的得出一个心血来潮的结论,或者是特别不具有科学性的、迷信的归纳法,简单总结的一个结论。然后第三个叫做深入学习,就是深入学习和一劳永逸的学习是不同的,一劳永逸的学习,就恨不得学完这个事以后就再也不要变了。像我们原来学过化学方程式这件事就是一劳永逸的学习,学完以后这个事不会再变,它就那样。

    但是深入学习是要求我们要经常的跟踪、思考,不断的去改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孩子学习压力那么大!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值得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wq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