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现象真热闹,段子自拍爱搞笑。不上班来哪挣钱,生存全靠发广告。 ——吴寒笛
前言
跟大家打个赌,我相信没有人猜得出来,这篇文章是什么产品的软文广告?
“网红”概念现在这么火,无非是因为有部分网红确实能赚着钱。而网红赚钱基本就靠两个方式:卖货,以及打广告。
而打广告的方法,是非常有讲究的。广告打得太生硬,粉丝接受不了,纷纷取关骂街;广告打得太软,了无痕迹,反馈数据不好看,广告主不同意,下次就不在你这里投放了。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打广告的正确姿势,至少不要像微博段子号“留几手”那么招骂(终于点题了)
打广告,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
各位如果翻开大部分网红的广告微博,会发现下面的评论常常骂声一片(以下评论来自于微博“留几手”):
“说吧,他们给了你多少钱? ”
“你堕落了,居然打起广告。”
“这广告打得太硬了,比我的XX(敏感词)还硬。”
“广告贴,鉴定完毕!”
“这广告也太TM长了!”
“又打广告,果断取消关注!”
网红如果乱打打广告,不仅掉粉儿,而且粉丝忠诚度会降低。
这对于以粉丝经济为核心理念的网红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粉丝们反感广告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粉丝们反感广告,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受损”心理
“上当”心理
“平等”关系被破坏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几个心理是如何起作用的:
1.“受损”心理大多数人,看网红的文章、视频,都是为了看他们的段子内容或者精彩故事。要是没看到这些内容,而看到硬邦邦的广告,潜意识会有一种“受损失”的心理。
这代表了一种预定目标没有达成后,潜意识对于自己的无能感所激起的本能愤怒。(说得有点绕,但确实是这个样子的,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 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2.“上当”心理
当你在欣赏网红们输出的内容时,不管是美女自拍、搞笑段子还是精彩的故事,冷不丁跳出一个广告,很多人心里都会自然而然产生这样的反应:
“亏我这么投入看你的内容,原来你搞这么多铺垫,就是为了给我看这个广告呀!”
“上当心理”,其实是一种信任关系被打破后产生的本能愤怒——“我信任你,所有我才这么专注的看你的内容;而你,却利用这种关系打广告赚钱,这就是一种欺骗!”
虽然看广告的人实际上没什么实际损失,但这种受众潜意识自然产生的愤怒和反感很容易损失网红们的个人品牌。
3.“平等”关系被破坏
很少有人靠着“高高在上”的形象成为网红,大多数网红在日常都表现出一种“亲民”的状态,特别是一些草根大号,粉丝们自然而然的以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看待网红。
然而,当网红们打广告时,粉丝们知道他收钱了,很可能还不少,成为比自己有钱得多的“有钱人”了,这种平等关系就被打破。
靠着网剧《屌丝男士》起家的网红大鹏,在发行了自己的大电影《煎饼侠》后,参加访谈节目《鲁豫有约》,在节目现场大鹏和鲁豫有这样一段对话:
大鹏:“电影刚开始发行的时候,我的微博下面全是鼓励支持的话;等电影的票房到了五亿,底下的评论全是骂人的话!”
鲁豫:“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一开始你是绝大多数人中的一份子,大家愿意看到我们中的一份子能够代表我们出来成功;但你成功后,你就不是我们中的一份子了,所以部分粉丝们才有这样过激的反应。”
网红如何正确的打广告:治病救人三部曲:把脉、瞧病、抓药。
现在把完了脉,看完了病,本江湖庸医准备开药了:
不管是已然成为网红的各位朋友,还是想要成为网红以及各领域自媒体的朋友,只要你未来有打广告写软文,同时讨好广告主和粉丝们的需求,下面的三个解决方案通通适用(是的,我说话就是这么武断,毕竟,我是一个任性的boy)
1.利用“补偿效应”说白了,就是打广告的时候,顺便带点段子、故事、福利或是美照,让粉丝们觉得自己是得到了一些精神或者物质上的“补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受损心理”。
比如薛之谦的微博,打广告必带段子,现在倒成他的招牌绝技了。三天不发广告,粉丝们甚至翘首以盼的嚷着要看,大家实际上是想看段子图一乐。
这时候,段子带来的正面反馈甚至抵消了商业广告带来的负面反馈。
当然,除了利用段子的“补偿效应”,还有一个更笨的方法,发福利。
微博第一段子手“回忆专用小马甲”,常常在密集的发了一些广告之后,以“补偿大家”为名,做一些有奖转发,号称是“送福利”的活动,粉丝们也比较买账。(虽然实际目的是出钱加粉)。
当然,如果是微信公众号上的网红得小心一点,腾讯对于有奖转发的活动有明确的限制规定。
当然,也还有其他方法,比如微博上的天才小熊猫总是写一个夹杂着广告的精彩曲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长得好看的网红打了广告之后发点性感照片也算作粉丝福利了。
总而言之,就是要拿出一个补偿粉丝们的姿态,让大家感受到你不是一个赤裸裸的商人(虽然有商业行为),避免“受损”心理的泛滥。
2.提前预告提前预告,就是提前让大家知道,你的内容里面很可能有广告,避免大家突然看到广告后一惊一乍的“上当受骗”心理,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介绍两种方法:
a.广告预警:就是在一开始直接告知大家,以下内容含有广告。比如我在本篇文章开始就直接告知大家,让大家猜一猜这篇文章是什么产品的软文。
当然,这样做非常简单,也不需要什么技巧,不过有时候行不通,因为很多广告主不允许网红们提前做广告预警,广告主们担心粉丝还没有来得及看到广告,光看到广告预警就跑掉了。
b.利用规律性“暗示”
如果你不明说,而是以一种有规律性的频率发广告,粉丝们对于广告的接受度也会高很多。
比如罗辑思维公众号,每天都会推送60秒语音,但到了每周五,推送的内容就是所谓的“图书上新日”,也就是推荐一本他们店里卖的书。
按道理讲,这也是广告啊,粉丝们应该很烦才对啊。不过改成固定项目了,粉丝们习惯了,将其视为“内容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的接受了,对广告也不会一惊一乍了。
所以我常常建议网红或者自媒体们,每周固定一个时间,推送广告软文,有规律性后,粉丝们接受程度会高很多。
3.增加目的“合理性”
网红们打广告嘛,当然是为了赚钱,这个谁都骗不了。但是你一赚钱,大家“仇富”的心理就被调动起来了,之前建立的“平等”关系也被打破。要弥补这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是合理化解释“赚钱”这个动机。在这里解释两种方法,高尚目的、哭穷。
a.高尚目的
前段时间,papi酱的广告被拍出了2200万的价格,我当时很纳闷:这样一个草根大号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时与粉丝们心照不宣的有一种“平等”的关系——“papi酱是我们群体中的一份子,代表我们去吐槽bitch同事,吐槽催婚家长,吐槽不靠谱朋友。”
而在拍出这么2200万高的价格后,这样的平等关系就被打破了。
但是接下来papi酱团队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觉得可以说是公关策略上的高招——把这2200万捐给papi酱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这为papi酱以后的广告收入,提供了一个“高尚目的”——公益。
同样的道理,薛之谦也多次明确说,打段子广告是因为做音乐赚不了钱,要通过打广告延续自己的“音乐梦想”。总之,赋予你的“赚钱行为”一个大众认可的高尚目的,不管是公益目的,梦想,亦或是赡养老父老母,甚至是偿还巨额债务,粉丝们的接受度都会高很多。
b.哭“穷”写到这里,大家不要笑我low,这招真的很管用,而且很多人用过。
因为“赚钱”行为可能会打破粉丝与网红间的平等关系,但是网红一旦“哭穷”,只要哭得有理有据,不要太假,这样的平等关系又会重新建立起来。
大家心里就会想“好啦好啦,你都这么可怜了,广告你该发就发嘛,我们大家默默也当做好事了”,一种人格上的优越感就会油然而生。
有理有据的哭穷办法很多啦:
比如薛之谦曾说,曾经他有一首风靡一时的歌《认真的雪》,因为盗版原因,他没有靠这首歌赚到一分钱。
再比如说,很多网红或者自媒体也常常明示或者暗示,打广告时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要是不打广告,他们就只有喝西北风了,这时候打广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就建立起来了。
结尾
读者读到这里,肯定怒拍桌子:你丫写了几千字打广告的玩法,但是我确实没看出来是什么广告。
事实是,这篇文章不含广告,毕竟,我是一个任性的boy!(其实是因为不红,所以接不到广告)
想要越多更多有趣有料的内容,欢迎微信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也可搜索whdka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