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
不同层级的管理重点与挑战-来自大型部门的管理思考

不同层级的管理重点与挑战-来自大型部门的管理思考

作者: ABasicVersion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11:22 被阅读36次

    在职场中时间长了,一般人都会有一个感觉,为什么有的管理者看起来比较清闲和潇洒,有的管理者看起来又焦头烂额?为什么有的员工抱怨领导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而有的员工则要抱怨领导什么都不管,没什么用,给不了有价值的意见?

    问题的出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事情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还是以超市举例,王二麻子是一家连锁超市的店长,超市坐落在成都,超市里一共有50名工作人员,15个销售,8名保洁,10个保安,10个库管,5个收银,2个财务。作为店长,因为是从基层的销售干起来的,所以对于每一个角色的工作都很清楚,销售如何卖货,收银如何结算,库管如何盘点库存,财务报表怎么看,保安如何巡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每一件事都逃不过王二麻子的眼睛,只需要扫一眼现场,就知道谁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因此在这种管理下,超市的经营管理做的挺好,业绩增长也比较稳定。

    突然有一天,成都大区的的区域经理离职了,位子空了出来,超市的总经理选中了王二麻子作为成都地区的区域经理,来管理将近20家的超市,自此,王二麻子从管理一个50人的单一超市,一越成为管理20个超市的“大”领导。

    王二麻子还是那个王二麻子,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20家超市,每天跑两家现场,看现场情况,监督店长的工作,刚跑了一个月下来,王二麻子觉得受不了了,每天都在跑,虽然这样每个超市每10天都可以检查一次,但是对于自己而言太累了,岁数也大了,这么跑不是办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不这么频繁的跑现场了,要求店长每个礼拜都要写周报,每个礼拜都要开周例会进行汇报......

    这可以算是王二麻子管理上的一个进步,但是他也有担心,下面的店长弄虚做假怎么办?报喜不报忧怎么办?管不了那么多了,先这么做吧。

    这么想着,王二麻子开始每周看周报,开周例会。

    20家门店,每家店长为了表现自己的功劳,周报写的都很长,每个周报都有电脑2屏的长度,什么这周采购到了便宜货啦,办卡的客户达到多少啦,营业额上升了多少啦,开辟了小孩子的嬉戏场所啦,卫生局检查合格啦,又有一大品牌入驻啦,等等.......

    每次看周报都像是读作文一样,20篇作文读下来脑子都大了,“看起来大家做的都不错嘛”,一片歌舞生平。

    过了几个月,出现了一次突发事件,超市食品顾客吃出了问题,卫生局勒令该超市关门整顿,原来是店长为了降低采购成本,食品的质量方面放了水,本来以为不会出问题,谁知爆了雷。
    结果导致整个成都的20家超市都受了影响。店长被开除了。

    又过了几个月,王二麻子突然发现,营业额还不错,但是成本逐渐升高,店里的工作人员从原来的50人增加到了平均70人。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每位店长的周报里都说明了人员的增加的目的,如:增加质量检测,增加现场营销人员,增加保洁员......,貌似说的很有道理。

    王二麻子开始转动了脑筋了,怎么能保证不出现突发事件?怎么能让降低人员数量,增加工作效率?于是他开始翻20家超市的周报,如大海捞针,一无所获。有的超市以卖生鲜为主,有的超市以卖儿童用品为主,有的以卖进口食品为主,各自的定位和管理方式不尽相同,没办法一刀切。

    让自己为每个超市制定管理计划?那不是要了王二麻子的命嘛,这可咋整?为什么超市的店长就不能急我之所急,替朕分忧呢?

    问题的症结

    至此,王二麻子遇到了一个从“小领导”到“大领导”过渡的问题。为什么说是过渡呢?因为小领导管理的人比较少,一杆子捅到底,因此管“事”的成分要高于管“人”的成分。而大领导管理的人比较多,由于精力有限,没有办法“一杆子捅到底”,实际上是“深不见底”,对于管理500人以上的领导来讲,我相信都有这个感觉。

    因此“小领导”和“大领导”的管理重心是不一样的,遇到的挑战也不一样。“小领导”要求熟悉业务,“大领导”要求知人善任,抓大放小,强调对人的管控。

    之所以会出现员工的抱怨“领导不该管的还要管”,“领导该管的不管”,大概率是管理者用了错误层次的管理方法,即小领导用了大领导的方法来管理小团队,大领导用了小领导的方法来管理大团队。


    image.png

    “深不见底”的组织如何管理

    当一个组织超过500人之后,就有深不见底的感觉了,因为管理者已经不知道一线的员工在做什么了。对于这种情况,管理中心要放到“人”上,即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只有对中层管理者有效的把握,才能管理好整个组织。

    三要素:意愿->能力->目标


    image.png

    这三个要素基本就是高管对于下属的管理核心所在,首先要有意愿,要愿意干事情,然后就是要有能力,是否具备该岗位的管理能力,三是目标,要设定下属工作方向,并客观的评价下属工作产出。

    评价是管理的基础,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
    没有评价方法,管理上就没有抓手,而目标又是评价的基础,没有明确的目标,如何进行评价呢?因此,很多管理者感觉头大的原因在于没有给下属设定简单明确的目标,因此无法进行评价,从而陷入到了充满细节的周报当中寻找管理的抓手。

    意愿的驱动

    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利益来驱动员工的意愿,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高速增长的企业。
    而当企业增长停滞的时候,需要用另外的驱动力来引导,比如阿里和华为的价值观管理,也有公司强调的敬业精神,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
    当一个人财物已经自由,见多识广,这个时候能够驱动他的因素可能是权利,甚至是安全,这类人想的就是“别出事”,当然这已经不是在公司范围内的事情了。

    能力

    能力这个比较直接,有意愿没能力的,要不就先培养能力,如果是性格问题,就搭配个人。

    目标

    目标和评价机制这个也容易也难。对于销售的部门,这个最简单粗暴,管理层就看数字。而对于研发部门,这个就比较难了,让研发部门背数字也不是通常的做法。

    在软件这个行业,有一个笑话,说通过代码的行数来评价研发部门的产出,并和绩效挂钩,结果,研发部门拼了命的增加代码行数,闹出不少笑话。

    这类不直接对接市场的部门,当然目标也需要量化,比如运维部门目标的量化指标之一就是“稳定性”,是否达到99.9%。

    研发部门的量化指标,比如用户的增长率,bug数等等。

    而多数企业没有量化目标的原因是战略不清,本身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大的目标和战略,下面的部门当然不可能有明确的目标。

    另一种情况是,目标不够聚焦,一个部门或者团队可能想疯狂扩张,于是给自己设定了多个目标,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分一杯羹,搞的组织结构混乱,建设大量重复,这是典型野蛮增长式企业的特征。

    对于高层管理者,在给下属设定目标的同事,要适当的放权,同时也要控制,要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能做到这一点才能成为真正的管理者。

    这里引用一篇专门介绍研发部门考核的文章,写得不错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17/17/32342759_722743063.s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同层级的管理重点与挑战-来自大型部门的管理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fv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