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007以来,写下一半文章都是关于读书,从读书笔记到读书方法再到读书对我的生活的影响。我发现我慢慢从“我注六经”的状态转变为“六经注我”。
很多人读书都是“我注六经”。一本本书,都是专家、学者、教授们写的,我们不过是学生,要恭恭敬敬地学习书上教给我们的东西。读什么书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真正有效的读书是“六经注我”。读之前就大概知道想从一本书中获得哪些收获,把别人的知识拆解掉,拿到你自己的工作间重新组装。
何帆 大局观
从小到大,我一直对读书是一种敬畏的心态,如四大名著、国外经典都是在心头供奉,特别有距离感,常常无法坚持读完,有的勉强读完了,跟别人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自嘲自己读书是纯纯地掉书袋。确实,忘记了之后留下来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记住的东西反而不是你自己的。回头来看,自己读书最大的问题是心中没有困惑,没有在琢磨的问题,更别说提出这个问题背后的动机了。

改变的契机在于,输出倒逼输入。在整理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我从整理书中作者的观点,理清作者思路到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生活中的例子,再到通过读书来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最重要的是我放下了心中的敬畏感,才慢慢地走近了书和作者。
当我在《非暴力沟通》中读到沟通方法,我开始对自己在沟通中使用的语言有所觉察,不再用暴力的语言去攻击别人,并且还看到了陈先森的变化,发自内心地觉得他真是太厉害了;
当我在《能断金刚》中读到“空性与潜能”的概念时,在朋友跟我讨论工作的决策时,我不再为TA出主意,因为我知道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我只能为TA提供一些信息,最终只能当事人自己下判断并且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当我在《毛泽东选集》中读到本本主义时,我能反思自己多次“执行”领导的决策不得其法的原因,一味地做而没有想明白目的,并不是真正的执行。
……
当读书变成了一种习惯,开放接纳,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这便是“六经注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