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形成化学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分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亲身体会,自己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以下几对矛盾的处理能力还有待加强:
第一,教学预设和生成的矛盾。
由于教学课时间紧、内容多,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对于教学任务的执行和完成关注度偏高,即关注“预设”的目标。而对于课堂中“生成”性的目标、内容挖掘还不够。
第二,学生活动和课堂效率的矛盾。
如何有效处理学生活动与提高教学效益的问题。本节教学设计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已经注意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但是,由于对教学任务关注程度过高,而忽略了学生活动的效度问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第三,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矛盾。
仍然没有做到完全对学生“放心”,讲授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还不够充分。
第四,教学内容取舍的矛盾。
本节课时相对来说比较完整,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为了追求课程的完整程度,对于教学进程的安排过于紧凑,导致教学重点不能有效凸显,同时也挤占了课堂练习的时间,某种程度上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除了继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理念,把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协调好每一对矛盾之外。也要注重把课堂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体验探究,从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以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形式,启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这样的化学教学才会更有价值和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