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
阅读内容: 第十六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收获:
1.风雨联大 条件风雨
(1)梅贻琦一家由汤里饭里随吃随落灰尘的地方搬到一幢小土楼一层居住,这是年久失修,格外破旧的小楼。
这里还居住着吴有训,任之恭,杨武之(杨振宁之父),朱自清。
(2)教室也让师生苦恼。教室内除黑板、讲桌、课椅,别无他物。多雨的云南,潮湿与闷热使北方来的学生难以忍受。刮风下雨,铁皮屋顶与风雨开始叫嚣,早已压过面呈菜色教授的讲课声。
此时,我脑海中出现了《无问东西》中在瑟瑟发抖的简易教空上课的镜,真为之今日学习条件开心。
很喜欢,书中苦中求乐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行走在理想路上
尽管抗战仍在继续,西南联大师生在炸弹下读书、生活。
这种环境下,梅多次在师生会上宣布“穷要穷的䏌意义,苦要苦的有希望”。如冯友兰所述:梅维护“学术第一,讲学自由,兼容并包”的学风,一直维护到抗战小生利,三校北返。
在困苦岁月,梅贻琦仍怀揣创办一所“大大学”的理想,始终都不曾动摇。
有梦想容易,为实现梦想而行走的路程千山万承,梅大师用他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价值观,可谓高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