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这么定义大学: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校长这句话,对了一半,当然也错了一半。真正的大学,大师肯定不可或缺,但大楼绝非可有可无,没有好的大楼,你纵然有一大堆大师,那也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梅校长自身的教育经历莫过于是最好的例子。
梅校长曾一度执掌西南联大教鞭,为近代中国科技人文的发展培育了大量智慧精英。说到西南联大可谓是如雷贯耳,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西南联大存在的八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八年,是中华民族最苦难,最屈辱的八年。然而就是在如此艰辛困苦的八年里,毕业了3882名学生,其中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将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便能发现,联大学子都在美国走上人生颠覆。例如杨正宁和李政道就是在美国获得的诺贝尔奖。我国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例如钱学森,邓稼先等,他们的学术知识也都是在美国练就,你再看看诸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技人才,他们极大多数都是从美国回来的,可以说美国才是中国科技精英培育的摇篮,原因很简单,美国发达的经济条件,使得美国在人才的培养上,既有大师,又有大楼。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没有良好的实验设备或教学条件,便没有了培育大师的现实土壤,就像一个人,即使头脑再灵光,但营养不良,身体无法正常发育,那么他也无法正常成长。
大师.jpeg我的大学,既无大楼,更无大师,我进入社会之后,我才开始真正的学习。或者说,才真正的理解体会到学习究竟是什么。大学里不会教你如何辨识他人,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困境中实现自我定位,如何在充满刀光剑影的争斗中躲避明枪暗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险恶,如何在江湖中生存这种最基本的人生常识,整个大学在四年间却只字不提。
社会会用非常生动鲜明的方式教育你,什么叫”后果“。大学不会教你如何从零开始完成一件事,应该从何处入手,从哪里获得帮助和资源,需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以及如何判定”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在社会上做事,前面所提及的某个环节要出错了,惩罚的鞭子会凌空抽下,鞭锋会着实的从你的血肉之躯上割过,让你的身心切实的觉知什么叫痛苦。因此在社会这所大学学习,你不用担心知识或经验教训的遗忘,因为错误而导致的伤痕与你紧密相随,只要看到伤疤,回忆起当初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你立马会清晰的回忆起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因为你不想被现实再次抽打。
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学习是一件永不停息的事情。在大学里,每修一门功课,你明确的知道学那玩意是干嘛用的----考试,一旦考完,你会报复性的把所学的东西全部从大脑里清空,因为你知道那些东西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体制性力量强行塞给你,就如同大脑遭到了强奸。但是在社会上,你会紧绷一根弦,你自觉惦记着”书到用时方恨少“,你根本不知道现在所学的东西将来究竟能不能派上用场,何时派上用场,你不敢遗忘,因为一旦真到了使用它的境地,你忘了,那就如同士兵在战场上忘了带枪,那意味着你将面临极为不利的人生后果。
社会大学.png身处社会大学,你永远不会有拿毕业证那天。在这所大学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状态,基本如此:大部分基本了解,少部分娴熟掌握,极少部分深入精通。于是我们不得不始终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你所接受的每一项任务都默认你是精通的,你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基本了解出发,在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中,突破到娴熟掌握,在熬到任务即将完成时,你终于深入精通,然而正当你觉得自己游刃有余而洋洋自得时,新的任务突然降临,你又得回到基本了解的程度,这种痛苦的循环周而复始,一轮轮挤压出一个人的所有潜力。
我在大学四年时光,修过几十门课,也挂过几十门,毕业后没有一样可以达到投入实际操作的程度。真正让我在社会上生存立足的技能,都不是课堂里教来的,这些技能要不是我自学而来,要不就是在工作中,在强大的任务压力下,像便秘一样使劲儿憋出来。在大学里,我对个人智商是否达到平均水准产生了高度怀疑,作为一个从南方教育落后省份过来的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实在不是大陆同胞的对手,无论我怎么努力,每次期末考试,我都得面临着年级倒数这一血淋淋的事实。在无数次考试挫折的鞭打下,我慢慢意识到一个事实,我可能在以己之短攻他人之长,为了挽回一点残存的尊严,我必须思考如何另辟蹊径,剑走偏锋。
在异常激烈的竞争态势下,我知道必须要避开杀得火热的红海,寻找充满机遇但未被充分发掘的蓝海。我开始思考,既然学习成绩不行,那么毕业后我如何在严酷的社会竞争中找到可让我生存下去的饭碗。我把眼光从狭隘单纯的象牙塔抽出,转向广阔而又波涛汹涌的社会职场,眼光和思维模式的转变让我以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我所处的复杂局势。我慢慢的发觉,要在社会上混饭吃,你的成绩,你的出身,你毕业学校的知名度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扎实的一技之长,能为雇主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只要你能为公司,为老板挣钱,他们才不会在乎你是谁,你来自哪,你将去向何方,他们只在乎你是否能给他们带来手中一打打殷实的钞票。
屏幕快照 2018-02-03 下午12.04.55.png从社会竞争力的角度思考,我定位于两项技能的磨炼:编程和英语。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组织一样,有着现实和势利的一面,你要在群体中得到尊重,要赢得他人的另眼相看,你在实力必须有独到和过人之处。于是我慢慢把主要精力从学习成绩的挣扎中转移到编程和英语这两项上。我开始硬着头皮去啃那些全是英文的资讯和文档,我还记得第一次阅读英文报纸<China Daily>时,那满满一大张纸的英文字符就如蠕动的蝌蚪,这让有密集恐惧症的我有恶心想吐的冲动。我知道英语是我仅有的两根救命稻草之一,对未来的恐惧和希望,压制了我当下的怠惰和厌恶,尽管呕吐物已经冲到喉咙,但我又重新把它们咽回去,把逃避的目光重新拉回来,让自己慢慢的学会如何与痛苦和不适的感觉相处。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时间和空间去瓦解一切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知道我当下所面临的窘境是我以前长期不作为导致的,既然日久成疾,那就不指望这些痛苦和困难能够在短短几日内,三下五除二的就能解决。于是我内心不再急躁,我不再迫切的希望我能够看懂所有的英文资料,我一点一滴的积累,有时间我就看一段,在忙活的空隙我就读一点。在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室友们已经沉沉睡去,我则带着耳机,在阳台上听英文广播CRI,在每个万赖俱寂的夜晚,我沉浸在皎洁的月关和连绵不绝的英文播报中。
编程则是支撑我稳步前进的另一条腿。程序设计对一个在上大学前从未接触过电脑的我而言,简直是像天书一般的存在。我清晰的记得,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时,我连键盘打字都不会。从这点上看,也体现出大学教育极度脱离现实之处。当时电脑可不像现在那么便宜,一台256M内存的台式机需要6,7千块,那可是普通职工好几个月的工资。更可笑的是,学校居然不允许学生装电脑,害怕学生玩物丧志而无心向学。学校完全无视这种既要马跑又不让马吃草的矛盾,充分表明大学完全是一个冰冷,没有多少人性的体制,它就像一台无情的碾压机,学生只不过是传送带上的物料,它只需要按照给定标准,把物料碾压成标准产品即可。
工业化.jpeg我仍然使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去瓦解编程这座大山。编程是我步入社会后,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技能。每当我在公司为项目加班到深夜,被系统的各种bug折磨得筋疲力尽时,我会走到阳台,让自己喘口气。在那难得的间歇一刻,我会不由自主的回忆起当年在大学苦练编程技能时的情景。让我觉得自己很搞笑的是,作为一个靠编程吃饭的人,在大学时居然还挂了C语言。然而这次挂科却让我对编程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它甚至让我迷恋到只要让我在电脑前写代码,即使不吃不喝,我也在所不惜。
我每天老老实实到机房排队,在队伍里翘首以待,心急的等待里面的哥们跟妹子聊QQ,或是打CS,还有组队玩魔兽。等他们嗨够时,已经是饭点时刻,唯有饥饿的肚皮能把他们从霸占了老久的机器前扯下来。此时我也饥肠辘辘,但我实在不忍失去难得的上机机会,我小心翼翼的摆弄着鼠标键盘,姿态稍有笨拙,我耐心的从满面狼藉的桌面上找到C语言的编程软件图标,怀着虔诚的心态郑重的双击鼠标,于是一个蓝色简陋单调的编程界面充满整个屏幕,我郑重其事的摸索着键盘,并庄重的按下相应按钮,很快黄色的字符像魔术一样,无中生有的出现在蓝色的背景上。我感受到,我不仅仅在编程,而是在编织着自己的未来和梦想,我在这个蓝色的小方框里寻求慰藉,躲避大学学业惨不忍睹的现实。
C语言.jpeg这个小蓝框打破了时空的阻隔,它就像一个连接未来与现在的窗口,我的灵魂透过它,把头探出,望向不远的未来。毕业后,当我每一次顶住压力,顺利的完成项目,攻克技术难题,进而拿到丰厚的工资和奖金时,我心里对那个早已消逝的蓝窗口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真正教育我的大学是社会。当我以社会人的眼光,突破学生的稚嫩和单纯,我才得以用更宽阔的视野,更深厚的格局,更长远的目光去审视当下。于是当下曾经让我困苦不已的难题突然自我瓦解,我能清晰的意识到,如何把握当下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就像自行车老手,骑行时他双眼望向远方的目标,而车子却能稳定前行,而新手总是担心受怕的盯着脚下,结果骑行时车身歪歪扭扭,很快便摔下来。
IMG_2233.JPG毕业多年后,我所从事的事情早已经和大学专业关系不大。社会教会了我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如何据理力争,如何以退为进,如何舔理伤口,这些个人成长为最要的智慧和技能,除了社会外,任何大学都无法教会你。毕业13年后,我开始运转自己的小公司,写文章,录视频,做过很多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过的事情,同时手上还有很多新的计划需要完成。更为神奇的是,我居然捡起了老专业---数学,这个曾经一度让我抓破头皮,甚至要心理抑郁的东西,如今我终于能以轻松的心态去重新审视它,我开始慢慢的去欣赏它的美,它的精妙,它的博大精深,我不是再像以前那样为考试而苦苦学它,而是把它当做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去鉴赏,去体验,它不再是抽打得我皮开肉绽的冰冷鞭子,而是一条围在我脖子上,带给我温暖的丝滑围脖。
我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没有人会给我发毕业证!
欢迎关注公众号,让我们一起学习,交流,成长:
文章公众号.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