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一节,有一种前部分和结尾部分可以理解,产生共鸣的感觉,中间部分却读不懂。何因?帕老师的例子高于我的理解力。
一看到题目,就有一种引发思考的触动。
人是属于群居动物,人共同建设的社会就是当下的现实。共建就是一起建设,一起建设就需要有一致努力的方向。所以共建在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之上的现实才能达到共享。
教学也是如此,师生只有把各自的认知建立在“我们在一起是为了共同成长”的基础上,才会一起大力。如果“我是来帮助你,教育你的”是教师的基础认知,那么很难实现“共享”,一切活动没有了共享也就没有了发展。
帕老师说:我们追求的共同体模式要能够承担引导并优化教育的核心使命,即求知、教学和学习的使命。教学是开创一个实践求真共同体的空间。
求真共同体的典型标志不是心理学上的亲近性,也不是政治学上的公民性,更不是实用主义的问责性。它虽然要兼收并蓄这些优点。这种共同体模式要深入的进入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领域,即要深入理解“什么是现实的本质”,和“我们如何知晓现实”的有关观点,一切教育都以此为依据。
现实是共同体中相互联系的网络,我们只有处于共同体中才能认识现实。
求真共同体应该具有这么一种求知形象。既认可有一张万物赖以生存的巨大网络,又认可我们深陷网络之中对认识万物是有益而无害的。这种形象不仅彰显了我们与人类存在形式看得见的联系,也为他们提供了具备亲近性,公民性和问责性的机会,还突出了我们与非人类存在形式看不见的联系,只有这种共同体模式才能游刃有余地担负起求知、学习和教学的教育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