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聊聊历史历史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不停的北伐中原有意义吗?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不停的北伐中原有意义吗?

作者: 东白水 | 来源:发表于2018-05-07 20:46 被阅读89次

三国时期时任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从228年春到234年冬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发动了五次对曹魏的战争,《三国演义》称之为六出祁山,甚至诸葛亮最后死于第五次北伐上,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年仅54岁,真正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是诸葛亮不停的北伐中原拖累可蜀汉,一直后来蜀汉的衰亡,那么诸葛亮真的是如此不智吗?诸葛亮一直北伐中原的意义何在?

其一、刘备遗愿和汉室正统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诸葛亮坚持要北伐中原,在出师表中有说明了一部分,即完成先帝刘备的遗愿,并且打响蜀汉的正统之名,以汉室正统立足天下。

其二、以攻代守,扰乱曹魏发展

曹魏皇帝曹睿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转而大力恢复魏国自身实力。而蜀汉地少人稀,此消彼涨之下,蜀汉后继无人,只有被曹魏灭亡的结局。诸葛亮只能趁着曹魏当时还处于复兴前的动荡时期,准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或许战局顺利,就算不能覆灭曹魏,也能够抢下足够多的地盘,一定程度上多多少少的将蜀汉的国运延续得更久一些,因此,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一种无奈而必然的选择。

其三、转移蜀汉国内矛盾

蜀汉政权由第一阶级的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刘备入蜀带领的文臣武将)、第二阶级的东州集团(以李严为代表,刘璋以前带领的文臣武将)、第三阶级的蜀地集团(以谯周为代表,蜀地本土势力)所组成的。刘备死后,这三方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诸葛亮时不时的北伐中原,可以适当的将蜀国内部的三方矛盾转移到对曹魏战争的外部矛盾去。而若是侥幸打下了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蜀地这三大集团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大大缩减,甚至进而使得蜀汉更有问鼎中原的机会。

诸葛亮北伐中原,在迫使曹魏消耗国力的同时,引起曹魏的社会动乱,从而减缓曹魏的恢复速度,还转移了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冲突。而一有机会的话,便可以进入关中、逐鹿中原。再不济也可以巩固对自己蜀汉政权的掌控,所以诸葛亮北伐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好。

相关文章

  • 你所不知道的诸葛亮发动北伐的内幕!

    诗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概述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北伐...

  •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不停的北伐中原有意义吗?

    三国时期时任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从228年春到234年冬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发动了五次对曹魏的战争,《三国演义》称之为六...

  • 大将魏延被杀,与诸葛亮的死有关,“谋反”一事只因犯了蜀国大忌

    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不料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含恨而终,诸葛亮的病逝给予了蜀国极大的打击,自此蜀国失去了中...

  • 蜀亡岂因一街亭

    一一黑荞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人出于对诸葛亮的景仰,往往把北伐的失败、蜀汉的灭亡与失街亭联系起来...

  •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假如法正多活十年,蜀汉北伐能否成功?

    积劳成疾的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之时病逝五丈原,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千古遗憾。诸葛亮早起晚睡,只要处罚军棍超过二十杖,...

  • 文化知识(5)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3、出师一表真名世...

  • 出师未捷身先死

    关于美术生,人们只能看到精美的画作,在感慨画的好的同时又认为美术是没有出息的。 集训只剩一个月了。听说同学们晚上经...

  • 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打无准备之仗,不死才怪。唉,家里这个人又开始作了,经济条件不允许,还死命扛着想...

  • 出师未捷身先死

    为什么功勋卓著的岳飞,会被南宋朝廷罗织罪名,最终惨遭下狱杀害。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对宋史颇有研究的寺地遵曾经指出:...

  • 诸葛亮趣闻

    “出师未捷身先死 ”讲的是诸葛亮。那诸葛亮到底是怎样死的? 空城计、草船借箭,让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一系列...

网友评论

  • 唯悸动:但是诸葛亮没有培育一批人才,使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这是否与发动战争有关?

本文标题:“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不停的北伐中原有意义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xb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