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

作者: 艾里里 | 来源:发表于2024-09-25 16:58 被阅读0次

    大概是前世今生,都与西藏紧紧关联过,所以分外有缘。

    去年进藏,今年还念念不忘。于是,看完了《冈仁波齐》,震撼至极。

    没想到,曾走过的318之路,在摄影师和导演的“谋划”下,在一群朝圣者的印衬之下,是如此壮阔与俊美,而真正直逼心灵的是,这十一个人的朝圣之路。

    《冈仁波齐》是由张杨执导,尼玛扎堆、杨培、斯朗卓嘎等当地藏民主演的剧情片,算是一部伪纪录片,于2017年6月20日在国内上映。该片讲述了,在西藏腹地芒康的古村普拉,村里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杨培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却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5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因为叔叔杨培的哥哥,也就是他的父亲,生前一直想去拉萨朝圣,可还没做到就病死了。而为了照顾哥哥的孩子们,杨培叔一生未婚。尼玛扎堆为了报答叔叔,实现已故父亲的遗愿,也为自己的信仰,决定带着叔叔去朝圣。

    消息很快在小小的村里就传开了!村里很多人都想加入:19岁已结婚3年要承担繁重家务的女人斯朗卓嘎、23岁怀孕当中的斯朗卓嘎的姐姐次仁曲珍、上门女婿次仁曲珍的丈夫色巴江措、做房子死了两个村民欠下20万“天价债务”一蹶不振的仁青晋美、仁青晋美9岁的女儿扎西措姆……最终,11人成行,一起走上了朝圣之路。

    2500里路、行走一年,无收入、无任何实物所得、风餐露宿,却为什么还有这么人多心甘情愿去朝圣?这就要说一下电影所讲述的普拉村的文化环境了。

    之前曾看过一篇文章讲一个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没有立即去找工作,而是决定先磕10万长头朝圣。在他离村那一天,他像英雄一样,接受全体村民崇拜、送别。

    有人问这个大学生为啥“先去朝圣,后找工作”,而不是“先找工作,有机会再朝圣,这个大学生说:

    “想做了,就去做。至于工作赚钱,总有时间去做。想先去感谢佛给了我健康安乐。”

    说到这,可能还有人不知道朝圣要做什么,这里稍做科普。

    首先是“磕长头”。

    双手合十过头顶,然后依次碰下额、唇、胸(意为身、语、意与佛融为一体)。接着跪地、伏地、额头触地,双手再合十举过头顶。

    举过头顶后,要在双手拉直的最前处,作一个标记,用以站起来,行至此处再拜,如此循环往复。

    其实,是磕长头的装备。

    曾有去过冈仁波齐朝圣的朋友,感受过缺氧条件下一步一喘,肌肉酸痛,手脚磨破的痛苦,大风刮得睁不开眼睛,冲锋衣也能吹透的恶劣处境。

    2500里全靠步行,还要“五体投地”,没有硬装备是不行的。

    于是,尼玛扎堆首先准备了套手用的木屐,批发了结实的鞋子。然后让屠夫缝制了从胸部及脚踝的“皮围裙”用以抵消全身受到的摩擦。

    朝圣途中,他们遇见了另外一个老人的接济,留宿了他们几天。老人独自一人在家,儿女也去了朝圣。作为回报,他们帮助老人耕地、种了庄稼。然乌湖的边上,大雪覆盖,一片白雪皑皑。美得像一幅幅不可触碰的油画。

    几个老人则站在一起交谈,抬眼望去,他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着急?”

    如今是快销的年代,一切都加快了脚步,错失了对生命的体悟。

    老人为了回报大家,又看到小孩子没有围裙,就给她找了一块皮子,这应该是给朝圣的人最好的礼物。

    队伍前面有一个“引路人”转经筒,后面跟一辆装载补给的拖拉机。

    车上,装着他们安营扎寨以及念经、朝圣的一切物品:被褥、蜡烛、饭盒、青稞、酥油等。

    影片处处充满了触动人心之处。

    离开村子刚出发没多久,路上遇到车祸,对方为了躲避大车,把他们的小车撞翻到路边,所幸,没有大伤。对方停下车,表示万分抱歉,并告知车里有两人受了重伤,两小时之内不送到拉萨,就很危险。11人心怀善念,完全沉浸为对方祈福的心态里,就这样放走了肇事者。而后等把自己的车从沟里拉出来,发现车头已经不能用了。面对这种困境,他们却既不是打电话回去求助换一辆车,更没有因为补给出问题放弃朝圣,而是决定把车头扔了拉着车厢走。

    就这样前面拉、后面推,一直走到了拉萨,走上了神山!

    据说,普通人(指日常没有过在家里磕长头的训练的人)在野外磕长头,一天极限也就是200个。它非常难,需要协调全身肌肉,且每个动作都要至真至诚。独自在家的老人“点评”朝圣队伍中的年轻人:走的步数太多了,磕头时头没碰到地面,站起来后不能走那么多步……也许在我们认为,年轻人会白下眼睛,回复“站着说话不腰疼”!可影片里9岁的扎西措姆、20多岁的色巴江措都默默领受了。

    9岁的扎西措姆,一直磕头,快到邦达时,突然头疼,她告诉大人。休息时候询问她还能不能继续,旁边的奶奶抱着她说:“还是要磕头的,磕头好,磕头长见识。”于是再次问起措姆能不能继续磕头时,她说可以的。但,这个孩子才9岁呀!这个孩子的隐忍、坚韧、吃苦耐劳,实属让人钦佩。

    他们每天风餐露宿,就在人来车往的318路旁,安营扎寨。有的时候在湖边,有的时候在江边。天气转暖,“就地取材”,直接洗头洗澡,洗完就直接赤脚载歌载舞。好生惬意,令人心生艳羡。

    晚上,就寝前,都要念经打坐。杨培叔也给他们讲故事,他说:有一个猎人,每天打猎一头鹿给喇嘛送过去,一天,猎人飞到了山的那边去打猎。喇嘛想,连这种人都能飞,我应该也可以。结果,喇嘛掉进了水里!

    老人的这个故事,恰如《金刚经》里的那句:“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喇嘛着了“人相”,困在了自己的“色相”里,自认是伟大的人,而造福于自己的猎人是卑微的人。而猎人呢,当他把每天的所得奉献给他人,已经达到“空性”。所以,故事里,喇嘛的修行已经不如猎人了……

    出发时,身怀六甲,月份依然很大的次仁曲珍,也坚持一起。在磕长头的路上要生,丈夫开着拖拉机把她送到医院。镜头记录了产房里80%的过程,也裸露了部分身体,可全无亵渎之感。反而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与伟大。

    生完娃后,次仁曲珍就回来继续磕头了!而娃娃就放在拖拉机车厢上!大家都认为,娃娃在朝圣路上出生,一定有一个好命运。

    终于,途径约1200公里,他们终于就要到达圣城拉萨了,就在布达拉宫的河岸,遥望着布达拉宫,众人一起虔诚站立,双手合十。小心翼翼的样子,仿佛生怕惊扰了圣人。

    他们在拉萨大概停留了2个月之久,期间男生外出打工挣钱,女人在家带娃洗衣做饭。在积攒 了再次出发去往冈仁波齐的盘缠后,于一个雾蒙蒙的早晨,再次启程。

    也不知再次走了多久,磕了多少头,他们终于来到了神山——冈仁波齐脚下。而叔叔杨培叔却在转山途中,安静第离去了。

    杨培叔,已经高龄,到达神山“转山”时,身体已经做不到“五体投地”了,只能弯曲膝盖跪着磕,在咳嗽了几声后,第二天起床,却再也唤不醒了。

    尼玛扎推请来了喇嘛,为他超度。影片里的生与死就是这样简单、平淡,像世间一个又一个轮回。他们平静第接受了发生的一切,并认为杨培叔能死在神山脚下,是他的福气,也是与神山的缘分。

    同时,影片有一个让我热泪盈眶的片段。

    朝圣途中,会遇到大小炮弹路,泥巴路,水洼,都是很正常的。一行人也照样磕头前行,没有丝毫怠慢。可是有一天他们面前的是片从山上冲下来的激流,宛如一条深深的小河。起先,众人还是停顿了片刻,不知如何是好?但是长辈一句:“那我们还是磕头吧。”一起二话没说,放下围裙,直趴而下,脸上却洋溢起幸福的表情。那是我真真没有想到的。那一刻,感受道信仰的力量,是如此之大!

    那一瞬间仿佛理解了那句话:“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在他们的眼中,没有“高低贵贱”“得与失”之分,有的只是“愿众生幸福。”他们会认为,一生中没有一次“朝圣”是遗憾。不能祈祷众生幸福是遗憾。

    信仰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东西。是因为有了有信仰的人,人类才永远脚踏着大地,永远是人类。支撑他们走完这一程的,也正是这弥足珍贵的信仰。

    没有信仰的人,是空壳,是行尸走肉;没有信仰的民族,迟早要被他国覆灭。

    几次的西藏之行,教会了我保持最纯的心,坚守自己的信仰,与善良同行。

    公映一年后,次年10月,该片获得了第二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这是一部清洗灵魂的“藏地电影”。它适合一个人看,在你被生活里的琐事缠到焦头烂额的时候;走在十字路口,面临着做某个重要抉择的时候;或为情所伤,没有角落可以疗伤的时候;或者仅是感觉孤独的时候……

    一个人,关起门,放下窗帘,像闭关一样,静静地看。

    慢慢地,你的内心会升起清净、惊讶、痛心,甚至幡然醒悟种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冈仁波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ic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