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雨下了整整一夜,今天一早气象台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直到此刻,窗外的一切仍被雨幕笼罩,不似盛夏,反倒像微凉的初秋了。
小伙伴抱怨,“最近北京怎么老是下雨?好反常啊。”
我听了,没有急于附和,而是静下心想了想——
非也!
北京虽然以“干燥”著称,让很多来自南方的小伙伴叫苦不迭。但是,七八月的北京却真真是“湿漉漉”的。
不信,让小白带你复习一下高中地理知识吧。
华北地区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且较长,夏季高温降水相对较多,春秋季较短。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夏季是北京一年中降雨最多的时候。
只看结论不过瘾,搞清楚来龙去脉才是王道。
夏季南方和北方长时间大范围的降雨是如何形成的?
来认识一位陌生的老朋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北回归线23.5°N到北纬40°N之间,南回归线23.5°S到南纬40°S。
副热带高压:也就是在副热带活动的高压系统。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我们国家位于太平洋西岸,所以,和我们直接相关的就是位于太平洋西部的副热带高压。
这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个“勤奋”的“暖男”,年复一年在副热带上来回奔跑。
副热带高压向北推进的同时,也是雨带向北推移的过程;夏季结束,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会迅速地跑回温暖的南方过冬。
慢着,不是说副热带高压炎热干旱吗?怎么又和雨季有关系呢?
是这样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可是和太平洋有关系的,它能够从海面上带来高温高湿的气流,输送到高压的北侧。另一面,它的北侧是中纬度西风带,两者相遇、作用就会出现降雨了。
所以,气候正常的年份,华北在7月中下旬和八月上旬就会迎来雨季,有时还会出现特大暴雨的极端天气。
北京水务局的专家说,1999年至2011年,北京经历了十二年的干旱期,2012年降水突增,就出现了7.21洪涝灾害。
北京这几天的连续降雨究竟是正常还是反常?
如果只和去年相比,似乎很正常,2015年北京入夏后的51天里降雨多达32次。
如果和1999年到2012年的十二年相比,似乎很反常,那些年降雨少,甚至还发生过干旱。
如果把时间跨度再拉大呢?……
可见,遇到一个问题,不能凭感觉得出结论,不能只依赖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就拿著名的“罗素鸡”来说,它每天看到农夫就有吃的,所以轻易地得出“农夫是对我好的”的结论。然而,某一天,农夫把它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
归纳法并不可靠,依赖个人经验的归纳法更可疑。
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事物的了解,事实上,我们知道的很少,很少。
我们从中学就开始学习自然科学,事实上,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并进行科学思考的人很少,很少。
从现在起,无论是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慎用个人经验和归纳法,不轻信感觉,认认真真地去调研和思考,去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才有可能获得真知灼见,才有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上前进。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进行了部分加工。
我不写鸡汤,只提供幸福方法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