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第二重对话,是与其他学生和老师的对话。
学生在这重对话中,可提出自己的疑惑,表达自己的理解,还可确认自己的观点。
这重对话中作为组织者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必要指导。如制订小组讨论的规则等。慢慢让学生达到进行小组活动时的训练有素。当然,这只是进行学习第二重对话的准备工作,但它是保证对话顺利进行的必要工作。在对话中,教师更重要的事是:要能抓住学生小组讨论后的核心问题,能意识到学生的问题,能把知识提升到合宜的高度……总之一句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重对话中呈现出知识的美妙。
学习的第二重对话中,要呈现知识的美妙!啊,感觉好难!如果说第一重对话是预习,那么第二重对话,个人认为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了。第一重对话中,教师需要设计合宜的预习单。第二重对话中,教师则需要设计出合宜的教学设计了,这似乎是《构筑理想课堂》中的框架设计了。当然,预习单与框架设计应该是紧密联系的。
最后,简单说一下学习的第三重对话。
学习的第三重对话是与自己的对话。与自己对话?如何对话?对话是一种交流,学习的开始是理解“知识”,知识之为知识,就是要丰富自己原来的认识,这就是与自己的对话。第三重对话并非独立的环节,无论第一重对话还是第二重对话,都肯定会有与自己的对话,因为这是“我”的学习的不同阶段,怎么会没有与自己的对话的学习呢?第三重对话之所以独立提出来,可能是为了强调学习要与自己的观念对话,它基本发生在第一二重对话中了。此刻突然明白,为什么灌输的知识,学生是易忘易错的了。很可能原因就在于学生只想着记住这些知识,根本没想过自己对这些知识是否理解、是否赞同、是否感动,也就是说这些知识与他自己根本无关。这学到的,又哪里是知识呢?
嗯,我突然感觉,前方的路好崎岖、好陡峭啊!
我感觉我的书单里又要增加一两本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