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李的购房梦
小李终于要入住自己的新家了。
说是新家,其实和租的房在同一老旧小区,只隔着四幢楼,两百米远。不过,住进自己的家,意义很不同。因为对于厦门岛变态的房价,每平方动辄5、6万,甚至10几万,最终能咬牙买下,就象人生的一次决断,又象是人生的一场胜仗,也象逃离了人生的低谷区。
按道理,小李夫妇都是公职人员,在厦门工作十几年,买套相对理想的住房,应该不是难事。但是厦门发疯般的房价,感觉不吃不喝,也很难存够首付。所以,买房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其实,早在四年前,小李就在单位附近买了套房,面积有130多平方米。当时房价每平方就万把块钱,他首付40万,按揭了80万。但无奈,这套房子处于新区,生活不配套,加上小孩上学问题,最终没有入住。
到了2016年初,房价又开始疯涨了,小李夫妇在慌乱中,咬牙买下了有成熟小学的老旧小区,也就是现在的新家。让小李安慰的是,这处房产他们买了不到一年,每平方又蹭蹭蹭直涨2万,从3万涨到5万。所以,小李当初慌乱的决断,成了他现在胜利的谈资。
不过,回想这一切,小李也常苦笑。因为对于一个体制内的人,他对房地产政策不能说没有研究,也相信政府的调控很多回。但是,几年过去了,房价却在一次次调控中,不断上演没有底线的疯狂。所以,小李夫妇的奋斗史,也是新房变旧房,大房变小房,按揭由小变多的心酸史。
一切是不是很讽刺。中国近十几年的房价走势,房地产大佬的预言倒是很准。虽然他们也常煽风点火,赚得盆满钵满,让人很想群起狂欧,但他们也说出了真相。倒是一些所谓的“专家”,简直是一派胡言,还让大家相信了,结果大家都上当了。难怪房地产大佬王建林说:“中国能有几个真正懂经济的?”大佬们就是利用一些人的不懂装懂,赚盆满钵满。
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家庭最重要的载体,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其实,以现在社会的生产力,房子的建设成本每平方米也就2000多元,你需要多少基本就可以买多少,都能满足一般家庭的需要。但是,现在的房价已疯了,房子已绑架了婚姻,绑架了家庭幸福,绑架了年轻人的追求和梦想。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小李也有过很深的思考,因为他还有更高的目标,希望房价能稳定下来,希望今后自己的小房能换大房。但如果房子象春运的车票那样,任由黄牛爆炒,任由富豪包车,任由短视的管理者肆意坐地起价,那么房子将永远无法找到“家”的归途。
小李觉得,房子的本质功能就是用来居住,它应该象汽车、家电、手机等普通商品一样,应该是越来越便宜;但房子又有特殊性。房子需要土地,土地又是稀缺的。当管理者把土地的短缺性无限放大后,疯狂的房价就开始了。
城市的房子是商品房,很多“砖家”觉得,既然是商品,就让它按“供需”平衡自行定价。但这些“砖家”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砖家”不曾回想,自己家的田地,当年也是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得来了。如果当年任由地主、土财无限扩大田地,无限提高地租,他们的祖辈早就饿死了。所以,土地是不能让炒家、土豪、官僚随意“炒”的,更不能形成垄断,坐地起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是要允许有能力的人支配更多的资源,这样社会也才会有正向激励作用。这些人可以住豪宅、坐头等舱、住五星级酒店,但社会决也能让这些人独占先机,凭一张身份证买下所有的城池、所有的座位、所有的路权、所有的机会,这样也不利于社会发展。如果你觉得这样做非常荒唐,恰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一些人凭一张身份证,买下了一个单元、一片宅子,却有人认为这是市场行为。
正因为如此,房价不断地疯狂起来,一些管理者为了平息百姓的愤怒,十几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地调控,最终只能是一次次的失败。
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并不难。中国农村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不就解决了房子是“家”的问题吗?
中国有4.3亿户家庭,以现在的生产力,我们从现在起,再建造4.3亿套房子,保障每户1-2套房,能做得到吗?答案当然是“能”。按每套100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的建安成本2000元计算,每套约为20万元,4.3亿套也就86万亿。这一数字,对于我天朝来说,是小数目了。至于管理者要加多少地价,只要不地价“炒”,房价不“炒”,一切就都可控,我们不都可以安居乐业吗?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只要这点做到了,国人就都能安居乐业。这就是小李最终的购房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