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父母都有发言权,而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们眼里的世界与父母想的可能并不一样。
1
妈妈放弃自我的爱,也许是对孩子最深的害
父母的眼里没有自己,只有孩子,希望孩子成长为自己希望的样子,代替自己完成未完成的愿望。然而,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承受妈妈放弃自我的压力。因为他们稚嫩的肩膀上,扛不起你那份未完待续的追求与渴望。
我相信,也没有一个女人愿意成为孩子眼里“没用的中年妇女“,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成长。
唯有当你自己成长得足够优秀时,你的孩子才会站在你的肩膀和格局之上,达到更优秀的层次。你成为他(她)的骄傲是他自信的起点。
如果你想要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请记住,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我们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自己本身成为了怎样的人。
2
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哪怕再忙,每天也要留出几分钟关注孩子情绪变化,给孩子支持,让他有安全感。
学会倾听,不要急于表态,先听孩子怎么说,孩子逐渐长大,你的话逐渐少说点,鼓励孩子把心里真实感受说出来,当孩子犯了错少责骂多出主意引导。
随时撒播希望的种子,把困难无限缩小,把希望无限放大。
3
父母闭嘴,孩子的心才会打开
不再喋喋不休地讲道理,不再用发火的方式让他顺从,不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
只是告诉他每个选择可能会面临的后果,让他自己做决定。然后,心平气和、真心实意地对他的决定说“好”。
管好自己的嘴巴,坚决不说“你看,我说什么来着”、“我早就说了,你不听”这类的话。
我比孩子看得远,但生活比我看得更远。对每一个人,生活自有他的安排。
学会信任孩子。尽量尊重他的选择,给他自由生长的空间。培养他依照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的能力,让他生长成最像他自己的样子。
孩子的心打开了才能生长出更多自发的力量,比父母的千言万语管用得多。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棵种子,家是土壤,父母就是辛勤的园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