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棠千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
“忘却成都数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这些是成都的曾经印象。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喔哦,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这些是成都的现在印象。
成都,从来不缺文人墨客,风流才子不计笔墨的深深诗词赞叹,游吟诗人、文艺歌手动情的声声吟唱。
从未见过你,早已倾慕你。见到了你,再也不想离开你。
在成都市青羊区的中心,
被天府广场、青羊宫、宽窄巷子包围的最中心地段,
有一座曾经的少府公园,
现在的人民公园。
春光三月,带着妈妈和妹妹这天府之国的最后一站,
我们来到了这里,
喝杯盖碗茶,
品味悠悠然、淡淡然的成都味道。
人民公园,原名少城公园,始建于1911年。少城公园之由来,与旧成都的城池命名直接相关。
成都城基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早在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时,成都便有太城(亦称大城)和少城(亦称小城)了。
少城基地系清代在成都大城西南处另建的小城,作为"八旗"营地,专供满洲和蒙古人人居住,这就是后来的"满城",少城公园由于当时地处少城范围而得名。
清宣统三年(1911年),驻防成都的将军玉昆,为解决因朝廷筹备立宪,废除旗米供给制度,使旗民生活日渐窘迫之困境,与四川省劝业道道台周善培于祠堂街兴建公园,开放少城(满城),唯许旗民于园内开业谋生,并收门票,任人游观。遂于祠堂街关帝庙后侧的水田、荒地、正蓝旗前厅、马厩、仓房、柴薪库以及将附近旗人居住的永顺、永清、永济三条胡同拆房迁户的空地,用半年时间栽花种树,修建迎禧楼、观稼楼、松韵楼、湖心亭等,面积50余亩。
从此,四川成都便有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公园。
四川是中国茶的发源地之一,早在3000年前历史上就有四川人种茶的记载。
而成都作为中国茶馆第一城,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张了世界上最早的茶馆。
而在人民公园里,有一个享誉盛名的老茶馆——鹤鸣茶社。
据成都地方志记载,人民公园内共有6个茶社,其他5家枕流、绿荫阁、永聚、射德会及文化茶园命途多舛,有的挪了地方,有的重建了楼宇。唯有鹤鸣茶社几经沧桑,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老成都茶文化风貌,记载着茶社的变迁和历史。
鹤鸣茶社的创办人姓龚,大邑人。上世纪20年代初,他租了公园一块地皮,修建了一座亭式厅堂茶厅,取名为"鹤鸣",横额由书法家王稼祯题写。中式建筑、湖畔、长廊、矮桌子,竹靠椅,盖碗茶、长嘴壶、掏耳朵、看相占卦……构成了鹤鸣茶社独特的风景。迄今已近百岁,川西风格建筑每一处都让人感受着传统老成都的味道,整个茶社最多可容纳3000多人喝茶。
我们一家随步在公园内走着,循着人声慢慢踱步鹤鸣茶社。对于任何一个在一线城市生活的人,映入眼帘的场景都是吃惊的。
宽敞的茶院,一张矮桌子,四八竹靠椅围城一桌,错落有致的排开,可能是因为是工作日,多半是老人家,但是竟然也坐了大半。
老人们在这里家长里短,或手持盖碗茶具慢慢细品,或摆龙门阵,或打牌聊天,或看报嗑瓜子,或阖眼小憩,将悠闲惬意发挥到极致。
每台桌面上放着茶单,15-55元不等的盖碗茶,还可以问跑堂的服务员要瓜子花生等零嘴儿,就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喝茶嗑瓜子思余生。
我们娘三俩,随着一处小圆桌坐下。点了一杯绿毛峰、一杯茉莉花茶、一杯竹叶青,再买一套瓜子一包花生,跑茶的大婶干脆利落风风火火送来又去忙别的,留下我们望着周围羡慕的冒泡。
这就是向往的生活啊!
老舍先生曾在《茶馆》中写道:“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成都一直在变,成都也一直没变,我始终相信并且期待除了人民公园,除了鹤鸣茶社,还有很多个这样的地方,始终保留老传统,无论何时,当我们走进它,或它们,都能在弥漫着老成都味道的悠长茶香中,再一次感受到这座锦江城。
成都,下次见。
再坐把藤椅再披件褂褂儿,跷个二郎腿再品着盖碗儿泡的三花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