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文在2018年最幸福的事之一就是成为于老师的学生,2019年初最开心的就是参加了于老师的书法集训。
感觉于老师就是个太阳,温暖而闪亮,而我就是那追光者,向着光亮那方前进。
在我心中于老师简直就是完美,人温和亲切、与老师相处舒服、书法水平高、个人修养高。在他面前不懂可以尽情问、犯错会被理解包容、可以做自己。
寒假集训班只有短短五天,我学习了三天半,书法方面收获颇丰。主要是从高处立、往宽处学、向深处精:
从高处立:
书法这门艺术不适合自学,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之一就是书法佳作就在你面前你却不不懂得欣赏。
舒文临帖总会有这种感觉,知道这个帖好却找不出它的诸多美点,只是瞎临,而老师指点后觉得真是方寸之间见精微啊,尤其是用笔和节奏方面,总是学了忘忘了学。
古人水平之高书法艺术之深,舒文的水平还不足以观察到万分之一。所幸的是可以通过对书法有研究的今人去接近古人,让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书法的大千世界。
于老师就是那导游,我就是好奇的游客,总会问好多好多问题,导游总会耐心地解答。
于老师自身就是勤学好问之人,我也是个好奇宝宝,我的提问总会被老师给予肯定,肯定我的提问和思考,然后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我理解,就是用生活来形容书法的某个问题,而不是抛一堆我不熟悉的专业术语让我有一种无知挫败感。
于老师的举例我都特别喜欢,不仅解开了我对书法的疑惑还帮助我理解了世间一些道理。有时候让你纠结搞不通难体于老师一说个比喻就通了,这真的需要丰富的阅历才能有如此深入浅出的回答。
往宽处学:
书法家至少有一样写得精,而现在书法专业人士未必五体都要精,但应该五体都要会一点,至少需要简单了解下。
舒文之前主攻篆书,而且是清秀的小字,写法单一,初尝楷、行皆不得法,细看毫无看头。
这次集训尝试悬肘写大字,刚开始感觉特别别扭甚至不会写字,用笔怎么都沉着不下去,第二天感觉写字居然有点习惯了,线条有种入纸的感觉。
第三天写楷书、还有行书,从大字到小字都在慢慢适应,先写大字写出大气象,再写小字写出小字大气象。
第四天小行书要求精到,切换了不同的视角和写字姿势去书写,书法是多元的,我们学书法也需要切换不同的状态。各种都感受一下,然后找到最喜欢最适合的钻研。
书法的法于老师讲的清楚透彻,但书写不是那么快速就能搞定的,把于老师上课所授悉数记下,以后遇到再翻出来研究。
给了我一些启发,比如我喜欢王羲之的清秀也要懂得欣赏魏碑的古拙,喜欢小字的精到也要欣赏大字的大气。
不仅是书写技能和知识还有书法本身的理论,历代有不少书论值得我们研读,有许多书法宝藏等待我们去寻找。书法之精深奥妙需要我们一辈子去探索。
向深处精:
于考师说学书法重要的要进入一个好的圈子,而我找到了我的太阳。
于老师的成绩斐然,名誉江右,桃李满天下这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学习离不开,在中书协、省书协培训班、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市书协常能见到于老师的身影,时而外出授课、时而外出学习。
于老师是博士、是教授、是导师、是老师、更是学生。他把书法视为他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几乎每天都要大量地书写,还有常去阅读书论书帖。
相较而言,自己在书法方面的付出太少了,还需要学习的实在太多,从今日起,每日积累,数年如一日地执行。
如我喜欢王福庵,却从不看他的隶书,集训时再看王福庵的隶书和大篆,是甚是喜欢。惭愧自己知道的太多片面,对自己的方向没有多多探索。
排除干扰,直指最重要的部分。
除了书法收获颇丰以外,我还认识了一些可爱的小伙伴,都是热爱书法的优秀人才。有书法研究生、书法老师、想考书法研究生、还有书法爱好者。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欢聚一堂是因对书法的喜爱。上课一起交流、下课一起吃饭聊天,甚是欢乐,集训的日子是我的宝贵回忆,我将珍藏起来。
来的是书社,学的是书法,修的是书缘。
若有翰墨藏于心,岁月从不败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