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校的小王老师说,他的老家松林很多,盛产佳肴美味,比如闻名的大黄菌。
前二十天,他回老家,就到后山个把小时,就捡了三斤多大黄菌,带到陈老师处,美美地品味了一顿。
趁艺校放假,他邀约大家到他老家去体验体验亲自捡菌的生活。
大家一拍即合,都欣然同往。一直身体精神状态不佳的老妻,也迫不及待整装待发。
为了吃一顿山珍,花这么大的代价,也确实奢侈——除去两头两尾的便道,光高速单趟就是23.55的过关费。
多年不爬山,没爬山穿林多长时间,就开始汗流浃背膝盖疼。
菌,却不见一朵,山却翻了几匹。
大家无不感叹:几十块钱一斤菌子,原来也不算贵,人家是花了劳力并碰运气才捡到的。
菌没捡到,却再次品味了儿时的“充饥粮”,无意间体味了一次忆苦思甜真体验。
“酸麻子,养儿子;斗金亮,养姑娘!”
这是儿时的是顺口溜,现在念来,韵味无穷。
“酸麻子”和“斗金亮”,是两种最常见的野生可食植物,学名没有深究,不知道叫什么。
回想儿时,没有好东西吃,每天放学都少不了要割草、砍柴、捡粪,肚子饿了,只能靠山上的“山珍”充饥。
每到农历六七月间,山上可吃的东西非常多,最常见的都是“豆金亮”、“酸麻子”和刺梨等等。这些就是当时充饥的“山珍”。
今天,菌没捡到,却尝了儿时的“山珍”,此行不虚,划算!
“酸麻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