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天性反骨,我血液里总是流淌着叛逆的因子——对于那些被反复强调的陈规成说,我总渴望去颠覆,渴望另辟蹊径。这里不是想言明自己多么与众不同,事实上我清楚明白自己的不同是有多滑稽的,在一些人看来,更像是一个傻瓜或一个笑话。
就像我那总是恼我这块废铁迟迟不成钢的母亲大人所说:“你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和我们过不去。你是不是想彰显自己有多特别?为什么不体谅我们的心,一点点都不愿意去尝试呢?(此处指她认为的光明大道,事实上我也知道,那条路很亮,一点不黑。)别人是不愿吃亏,你是找亏吃还乐在其中,这究竟是遗传了谁呢?”
没错的,似乎在外人看来就是如此。《红楼梦》讲宝玉:“置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是否聪俊灵秀且不论,看到“乖僻邪谬、不近人情”,恍觉真真是自己的绝佳写照。唉。
真是苦了含辛茹苦的母亲大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就是想要那看似不对的“因”结出正确的“果”来。约莫这些年也是把她气得不轻的,虽然相处时日并不是特别多。然而事实是:那时并不懂事的我,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相当早熟,或者讲,是早慧。
比如中学第一年,还在念书走读时,我积极踊跃地承包了几乎每晚的洗碗大业。我还颇得意:“妈,你看今晚我帮你洗碗哦。”
不同情况下母亲的反应不同。
伤心时:“真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女儿没白养活。”(唉唉唉,新一轮催泪大戏要开始了又。)
正常时:“啊,好啊……”(普通得很,也不夸夸我。)
抽风时:“这话说的——'帮我'?好像该我洗碗似的,你们俩(指父亲)都一样脾性……”(戳中要害无话可说,只得安安静静地哄她。)
偶尔也会蹦出“你安心读书就好,成绩再好一点,家长里短不要操心”诸如此类的字眼来。那时候小小的我并不懂事,还会想:呵,成绩成绩就知道成绩。
现在想来,那时候对于家庭深重的无能为力,对于父母间惯性的相处模式,不擅沟通也无法插手,彼此亲近却又就像隔着楚河汉界,母亲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和好,更令我感觉自己就是个废人。除了尽量保持在他们看来永远不满意的成绩,我不知道还可以做点什么。尽管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那传言中被邻居们夸赞羡慕着的“别人家的小孩”。
小时候也读各种爱情小说和杂志报纸上的爱情故事,看武侠片连续剧,外加长期对各个家庭夫妻关系的深入观察,初中时候就自以为成熟地悟出了一系列关于爱情的道理,或是谬论。如果要详说,也能打印出厚厚一叠A4纸来。可惜,多是悲观,于是有了众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个个男孩像美丽的幻象途径我的世界,我深深渴望被天使拯救,但实质则是,真正属于我的天使从未出现过。
青春期暗流汹涌,孤独沉默。可对于爱情,自以为知之甚多的我,却一直做着那个冷静客观的旁观者。看着身边的人分分合合,信誓旦旦地相爱又痛苦地分开,我不是没有感觉的,只是那个我,被自己深深束缚着。
自小也对金庸笔下受众男性普遍喜爱的小昭打心底地讨厌,只因她的奴性,同时也认为这样的女子,普天下是没几个男子真正配得上她的爱的。也会想:要是我是男性,娶了赵敏那样的女子,该是莫大的福气。
对于母亲,现在想来,一直都有怜悯的成分在其中的。托尔斯泰爷爷讲过类似于“幸福的家庭都有相似之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的话,但我感觉不深重,什么是不幸,什么是幸福,我没有特别的定义。只晓得,我有个好母亲,她让我心疼,尽管她根本无法理解我,我也是爱她的。只是到了后来,那种感受一再升华,经历内心反复的痛苦挣扎,对她的怜惜成分中更加入了一些愤怒。
外公在我出生时便过世了。曾听闻外公钟爱读书,念书时成绩优异,顺利考取功名,也常劝勉三个孩子多读书。可作为三兄妹中唯一的女孩,母亲一直就不爱读书(此处指真正有营养的书)。我一直相信,精神世界的富足是可以抵抗现实的困顿的,然而,母亲没有这样的精神世界可寄托,这也让我一度想到《乱世佳人》里的斯嘉丽,铿锵的玫瑰花,没有防风罩也没有小王子。可是在我心里她一直因为坚强而最是美丽。
我不爱劝人读书,对我而言,读书是乐趣,是私事,就像古时闺房之乐,其趣不足为外人所道。正如做任何事情都要乐在其中,倘是不喜读书,还是不读为妙。可我劝过母亲多读书,少看韩剧,因为就是很想劝她。对此我时常有身份反串感,但母亲乐此不疲,后来的结果是我跟着母亲看完了《大宅门》、《大长今》、《帝女花》等一系列电视剧。
由于家教甚严,我是不被允许私自看偶像剧的。初中时候看老版《西游记》,看到女儿国国王"色诱”唐僧小鲜肉的镜头:“御弟哥哥~~”,家人从旁走过,坐下来。我慌忙转台。
“你转台干嘛?”
“……”
还记得偶像剧启蒙史的开篇,是不老萌爸林志颖和某韩国女星领衔主演的《放羊的星星》,初二开始偷偷和某朋友放学间隙,跑去她家看。每天两集,有重播,于是每晚看完后满足地奔回学校继续上晚修。尽管后来和此朋友断交了,真是个悲伤的结局,当时一个人哭到不行也拒绝和解。可惜现在想来已全无感觉,真是愈发没心。
后直升高中后和兔子妞对床,大聊各种电视剧亲热镜头和戏外八卦,才知被家人察觉后各自的反应竟是如此如出一辙,同样喜爱电视剧里各种风华绝代的女子,对于气质温润如玉的男子更是无力抵抗,譬如霍建华,真是爱死了他在仙三里的饰角徐长卿。尽管后来,我转型了,痴迷上让·雷诺导演的《Leon》里的里昂大叔。
也正是高中时候,母亲正式去的外地工作。尽管路途并不遥远,只是地图上短短几厘米的直线距离,可山长水阔,蔓草零露……好吧其实是月假短,要相见并不易,加上长大后但凡出门远行,爷爷奶奶都想要留住我,这样的依恋和羁绊总是让我难能取舍。也自此知道,此生若想和爱的人一直陪伴着,完全是奢望。
事实上我清楚明白地晓得她的不易,才想到要去踏踏实实地做些什么。尽管我是个懒人,懒到没有人照顾的话,自己也就邋遢随意,现在有个美丽的词叫“极简”,但我的“极简”完全是出于一身懒骨。母亲是最明白的,一开始会苛责我,后来发觉长大后这块废铁自身也没有发展成可造之材的趋势和动力,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也明白清楚地晓得,在真正面临重大人生抉择的时候,我就像一头倔犟的驴,抱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是容不得身边人插手太多的。母亲也明白,只是这样的明白未尝又不是有太多的悲哀呢。我那么自以为是和骄傲,对于那些众人趋之若鹜的路那么不屑,在她看来,务必是要付出代价,务必是要吃苦的。
母亲不信我,事实上,我自己也没有多大自信。所以人前也怯怯,隐瞒了所有的棱角和秘密。即便是被问起,也耻于谈论自己,深深懂得了自己有多怪异——这怪异带来的骄傲,只存在于自己心里。我知道,在多半人看来,是个笑话。
故不足为外人道。
这样的特立独行,反反复复气过深爱着我的母亲,内心却清楚地知道:母亲有的只是千千万万家庭中,为人父母的一颗普遍的心,尽管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未免太不科学。但倔脾气的我做过的那些决定,把母亲气得流泪不止的场景反复浮现在脑海——不是问心无愧的,容易受制于情感是我的软肋。
尤其是在这样的时日,心里不是没有愧疚的。
我只知道,基本上,我没有对不起过自己。偶尔也会用“人皆自私”来抵挡过内心的不安,我渴望温暖的家庭以及全然的爱与接纳,却又惮惧于被冠以爱之名、实则却是捆绑控制的枷锁。
爱不该那么沉重,我想。那就不是爱该有的样子了。
尽管如此,还是渴望爱的。也曾信誓旦旦说:Love is my destiny .
——爱是我惟一不变的信仰。只是后来长大后才发现,全然坦诚的爱教人心疼,失望之余也不免怀疑,爱情既然并非纯粹的爱,还是否该持有?对于爱情,我懂了那么多的道理,可似乎也无法自救。譬如:就算深爱一个人,也不能容许彼此都委身于一段并不美丽的关系里;再譬如:“爱是不分别,不怨憎,不自私。”真正懂得后才也明白生而为人,是有诸多无解之解。
太多太多路,不是不愿意去走,而是爱之切,拒之深。
或许行过那些并非最爱的路,再去走上那条最爱的路,才不至于很后悔遗憾,而我不容许这样的遗憾。正如前人所言: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堕。 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
无穷的远方,众多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树林幽邃美丽,夜色那么好,为什么不要沉睡呢。
我想沉沉睡去,可那沉睡的时刻,迟迟没来。
你看,本质上我是多么自私呀。我的文字里写了太多的自己,太多未解的情怀,太多相识的陌生人。却不愿多把温情的笔墨放在爱我的母亲上。然而母亲不是我,她是个有朴素生活智慧的女性,是深深扎根在苦难的大地上的玫瑰花。从小,她就常常和我说:理想不能当饭吃。可我,连理想都不愿和她多谈,我嫌她不理解,嫌她用她的希望投射在我的身上。
现在,时常涌上心头的句子不是“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而是:“生活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高中时期深深沉浸在自我世界里,不太惦记起家人的存在,也时常疏忽问候。
后念大学后,间歇性地送礼物。回家后看到寄去的便利贴被贴在一室白墙上,不是没有喜悦的。
……
人心总是不知足的。而我也不能免俗,从小到大,我都执着于缺失。深深的缺失感时常包围着我。至此我很难深入去感受真正的爱,世界满满都是幻象,而我则像希腊神话故事里那朵悲伤自艾的水仙花。
可是母亲,人终究都是要渐渐一个人的。你明白吗?可这样,我依旧希望带着爱走。
写这些只是想说,自己有多蠢,而不是有多特别。
吾心安处是故乡。只是母亲,我曾经有多希望,你是我的那个故乡。后来才明白,故乡在自己心里,其实本质上是与他人无关的。
噢,我想永远骄傲,永远愚蠢呢。母亲,你准许我吗?你不同意的,我知道。
可我想,或许等到我能真正照顾你那天,你会明白的。可是如果不能呢。你会嫌弃我吗?
那跳了一夏天舞的蛐蛐,秋冬季因为没有储备余粮而饿死了。从前我总是戏言:“如果我死去,请把我葬在高高的山岗,请在我的坟头插上一朵紫罗兰。”我知道你是不愿的,你也无法理解离别之乐。是,离别是快乐的。那里另有一番美丽天地,悲伤只是源于无法再一同陪伴走过陌陌风尘。
记得我是快乐的,就好了。
母亲,你也要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