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六)

作者: 乐饮流霞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14:45 被阅读0次

去须弥山石窟,一是因为顺路,二是因为它名头太高大了,不免想去瞻仰一下,须弥山在佛经中可是世界的中心啊,《西游记》中开篇就提到的四大部洲即是环绕须弥山的四块大陆。这山是有多牛敢叫这个名字?

从中卫搭乘火车到固原时已近傍晚,且下着雨,湿漉漉地走到订好的宾馆,办好入住,向前台美女打探去须弥山的途径,她却冷冷地说不知道(听她打电话,才知道她正准备辞职,敢情是把对宾馆的怨气撒到住客头上了),后来向守门的保安问到了乘车方法。

出门觅食,从银川往南,一路只见到牛羊肉,到这里终于见到街上有卖猪肉的店了,餐饮方面也开始出现关中那边的饭食,不过好吃的依然还是牛羊肉。

第二天一早,蒙蒙细雨仍未停,根据宾馆保安的指点乘上了开往三营的当地人称“黄蛋”的公交大巴,一个来小时到了三营的分岔路口,在此有车专门开往须弥山,今天没有游客,无奈只能包车前往。路上和司机大哥聊起,问他这一路见到好几个清真寺挂着横幅在接受“乜贴”(信徒捐赠),这是否一种定期的常规行为?他说这边回族居多,平时清真寺里有个大小事情要用钱的,就会发布收“乜贴”的公告,大家也都自觉就去捐了。用钱时才征集,这倒是和佛寺、道庙与教堂的区别很明显,不由在想,是否他们的信仰更纯粹些呢?再问起为啥那种公交车要叫“黄蛋”,他说就因为它是黄的咯,另外还有一种外观是绿的就叫“绿蛋”,这……我说那如果有一种是紫色的,那岂不就是“子弹”?他说:“是啊,如果开得快一点,那就是‘让子弹飞’,哈哈!”想不到他也是姜文的粉丝,于是,我们便开始聊电影……

半个来小时后,到了景区门口,冷冷清清见不到人,在售票处,工作人员告诉我我是今天第二批进园的人。天雨,基本没有游客,也不错,正好可以安静地赏玩。

走入景区,道分两岔,一边去往博物馆,一边去往须弥山。

从须弥山这侧走了一会儿,看见竖立的大石上刻着“须弥山石窟”五个大字,落款是……赵朴初,又是他老人家,唉,用网上流行的话来说,我实在是“无力吐槽”了。

须弥山山势不是很高,同洛阳龙门石窟那种沿江一溜儿排开的石窟不同,它的石窟是顺山势而凿,遍布了整个山间,需要攀高爬低,既赏山景,又观石刻,一举两得。今天又是雨雾朦胧的,走在山间分外清爽。

须弥山石窟产生于北魏到唐朝,中国佛教最盛的那五百年间,大大小小洞窟不少,可惜大部分佛像都无头,甚至整尊都被盗,只留下铁门锁着空荡荡的洞窟,向世人表明它的历史。至于要去欣赏它的造像艺术,很多只能凭想象了。

行走山间,除了那通红山体的丹霞地貌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一株株松树,因为它长得太好,分布得看似错落其实有序,很完美的景致,开始还在感叹“造化钟神秀”,后来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在返回固原的路上,司机大哥告诉我,那些松树都是景区择地种的,难怪那么规整,原来是病梅)。

在一个路口看到有株菩提树,佛山种菩提倒不出奇,出奇的是有关它的描述,说当地的林业科技人员进行了长期的繁育试验,却始终未获成功,只有在须弥山能够自然生长,若非夸大其词的话,这是佛光的印证吗?于是抚摸了一下树干,阿弥陀佛,愿佛祖赐我菩提。

翻了两座小山头后往下走,这里的石窟开始变得有趣,居然已不是佛窟,而成了民俗的送子娘娘庙,还有道教的三清殿、玉皇阁、灵官洞等,甚至还有一条“道德显应路”,印象中极少听说过石雕道教神仙的,不禁甚为好奇,仔细看了一下说明,原来送子娘娘庙和灵官洞是清时改建的,而三清殿等则直接是现代的泥塑,果然是末法时代,要联合各教的大神才能打救的世界。

下了山,逛到一座圆光寺,寺庙紧挨着山体,主殿上方的阁楼是保存相对完好的几个洞窟和佛雕。看到有一位老尼正在专心地抄经,借问路之机和她聊了聊,原来整个须弥山一共就驻锡两位僧侣,都是比丘尼,她是其中之一,她三十年前从峨嵋山来此,而之前在峨嵋已经修持了三十年,今年她俗寿八十四,看她清癯的面容,至多不过五十来岁的样子,实在是驻颜有术,这便是信仰的力量吧。

问明了路,原来我从开始走的就是游人的反方向,难怪最早见到的洞窟编号已经是100多号,于是掉头往须弥山口走,终于见到了5号窟的那尊佛像,整个须弥山乃至全国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尊,高达20.6米的弥勒佛坐像,据说是用一整块巨石雕成,雕工精致,慈祥挺拔,仰之油然而生崇敬之感。难怪此山敢以须弥名之了,想来是因为有此佛像,有那种“万法归宗”的气势。

走到须弥山口处,可以看到河对岸山上的博物馆,但是路线很坑,居然无桥直达,前后都要绕行很远,实在懒得走,就跑下山去,找了水最浅的一段,直接趟水过河,又找个易爬的口爬上了山,直达博物馆门口,不过一脚的泥,实在不好意思走进去,找草地擦了半天的鞋。博物馆主要是介绍当年的丝绸之路和佛教的石窟艺术,内容比较丰富,我还对着图示学会了几个佛家手印。

回到景区大门,已是下午三点来钟,辗转回到固原,已没时间再去固原的博物馆,直接去火车站乘车前往平凉。

相关文章

  • 西行漫记六

    早6点出发,昨晚去汉堡王,买3个小汉堡,4元多,在宾馆与同学喝一瓶干红,早休息。2点多醒来,喝杯咖啡,看看电视,有...

  • 西行漫记(六)

    折多山的公路确实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样,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难怪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

  • 西行漫记(六)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段) 青铜峡市 青铜峡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隶...

  • 西行漫记(六)

    去须弥山石窟,一是因为顺路,二是因为它名头太高大了,不免想去瞻仰一下,须弥山在佛经中可是世界的中心啊,《西游记》中...

  • 西行漫记(六)

    遇龙河漂流 我们乘坐的是人工筏。听船工说,跟团游的一般只是象征性地游十几分钟,而我们今天选择的是一个半小时的8公里...

  • 西行漫记(六)

    将军楼公园 进入公园大门,是一座呈人字形的标志性建筑——高大的天路纪念塔,代表通往拉萨的公路和铁路。从下往...

  • 西行漫记(六)

    因为早就听说,禾木村是一个风景优美秀丽具有最原始的风貌、民风,是一方最后的净土。而且听说清晨太阳从山的另一边冉冉...

  •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1938年,美国记者斯诺通过他的优秀作品《西行漫记》首次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红军的长征。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关于...

  • 西行自驾漫记(六)

    今天是快乐游自驾团别离贵阳返程的日子。早晨起床后,团友们收拾好行李,准备装车出发,谭总拎着新熬的大米粥早...

  • 红星照耀射光芒,红军精神永不朽——读《西行漫记》有感

    翻看书单,一本与众不同的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四字,实在让人难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行漫记(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vf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