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浓雾弥漫,不远的香橼树被迷雾拥着,一副沉睡不醒的模样。两三辆汽车睁开惺忪的双眼,缓缓行驶,没有了过去风驰电掣急匆匆的势头。马路对面的高楼,若隐若现,几处橙色的光晕从雾中散发出来。
在站台等候良久,158路公交车没有如期而至。打开手机智慧公交App,此路车的线路图上从起点到终点,一片空白。继续查寻发车时间表,下班车为9点?!怎么回事?难道三小时一班?
这时,眼前出现一辆绿色的大巴,闪烁着熟悉的102。不加思索立即招手。汽车几乎在马路中间停下来。在前门附近的车身,扫场所码,屏幕上出现绿色的圆点,不断晃动,渐渐跳出绿色的箭头。那箭头,像一面旗,更像一本护照或签证,允许你前往本市的目的地。匆忙跳上车,刷公交卡。司机扭头看了看绿色的“旗帜”,默然地点点头。
车上,有几位熟悉的“乘友”。那位抱着孩子的大妈说:“158路车的时间表改了,只好乘这辆车到人民医院站台下,再转105路,去康复中心。” 住在城北的同事小陆说:“我现在发信息给芳芳,让她不要干等158路车。” 不一会,她接着说:“哦,芳芳回复了,她说骑电瓶车上班。好在气温回升,骑车没有以前冷了。”
“唉,我只好让我女儿送了!”大妈目光落在怀里的孩子脸上,幽幽地叹了口气。这孩子已六岁了,肤色白皙,还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脚上的运动鞋干干净净。孩子斜躺在大妈的怀里,小嘴微张着,睡得很香。“孩子大了,我快抱不动了。”大妈自言自语。
人民医院到了,公交车缓缓停下。大妈肩挎着大包,手里横抱着孩子,一步一步地挪下车。一到站台,就找个座位沉下来。
小陆在手机上翻着公交App上的时刻表,惊讶地叫道:“158路,减了一半的车次,每天单程只有四班车。这怎么办呢?”
一直沉默不语的司机终于开口了:“难道你们没有收到寻人信息?”
哦,想起来了,微信群里,有数人转发“紧急寻人”的通知:某个xg密接者,昨天从外地回来,乘了2字开头的某班去乡下的车,寻找某个时段的同乘者……
“看来,难道乘公交车也不安全了?”小陆惊呼,“今天我叫老公下班来接我。”
车上的乘客都转身向她投去不同的眼神,羡慕的,善意的,好笑的,大惊小怪的……
车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有人说,天气暖和了,距离近的,可以骑自行车,或共享单车。有人说,同事可以拼车上下班。也有人问,滴滴打车可以吗?大家说,网约车也有嫌疑,要么自己开车,要么家人接送,这样更安全。
乘客们议论纷纷,现在从上到下各级都高度警惕,周边地区都出现零星BL,所以长途车站已停运,市内公交缩减班次;各个小区都封锁了多处出口,只留一处集中管控,以防万一出现意外而出现混乱局面。大家对ZF的各项举措表示理解,并愿意竭力配合。
窗外,雾渐渐淡了,太阳像一张黄色的烙饼贴在东方。路边的梧桐树上,几只小鸟在枝桠间飞来飞去,传来清脆婉转的鸣叫。左侧的公园里,一树的玉兰花,粉妆玉琢,点亮了春天的早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