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上高中时,带回来两本厚厚的作文书,叫《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精选》,一本A卷,一本B卷,叠起来有新华字典那么厚。对于早就把她那些旧书本翻烂了的我来说,这两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来得太及时了。
童年时期,书本的匮乏,让我得到一本书便能反复阅读而不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时候对新鲜书本的渴求要胜过玩具。让我欣喜不已的是,姐姐再也没有把它们带到学校去,那自然便成了我的书。
我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时间把这两本书读完,那一定是段相当漫长的时间,许多文章看了一遍,过几天又再看一遍,反反复复看,有时候还会念给妈妈听,我记得暑假的一天,我念了一篇科幻文章给她听,也不管她听得懂听不懂,我只想把自己的愉悦分享给她。那个假期,拿得最多的就是这两本书吧,走到哪都要带着,前前后后翻了不知道多少遍,连每篇文章末尾的名师点评几乎都能背出来了。
这项大赛的亮点就在于不限题材,所有参赛选手都可以自由发挥,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送去参赛,这让这两本书里的文章几乎没有雷同点,什么题材,什么风格都有,极具观赏性,读起来有种漫游在无边的想象力中的感觉。
在我这个小学生的视角下,这些高中大哥哥大姐姐们的文笔大概是我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我从没想过自己能不能写出类似的文章这个问题,在我的潜意识里,自己就是个喜欢看这种文章的孩子,作文对我来说就是写出来连自己都看不入眼的幼稚文字。
作为一个小屁孩,本应不懂青春期的情感,但我对那几篇描写青涩情感的文章却印象深刻,有一篇题目叫《微微的困惑》,我不喜欢这故事里的任何一个人,不喜欢微微,讨厌阿德,也反感阿成,但我却对这故事印象深刻,也不知道为什么,包括连后面的名师点评也依然记忆犹新:“微微的困惑,是不是就是作者自己的困惑呢?”
但我和姐姐讨论最多的,是韩寒的那几篇文章,《书店》,《求医》,在极为有限的阅历下,我从没读过这么有趣的文章,这可以说是那两本书中风格最独特的那一类了,我和姐姐总是笑着谈论这两篇文章里那些诙谐无比的细节描写,说了一遍又一遍,在那个暑假里。
我曾经把这两本书分别带到学校里去,这很快就引起了一位女生的注意,就是毕业之后的那个暑假唯一没来学校补课的那位女生,她向我借这本书带回家,第二天还我。我想我应该是一口答应的吧,对于几乎从没说过话的不熟女同学,我肯定不会去开玩笑。
但马哥就不同了,放学后,女同学来问我借书,我刚递出手去,就被他截了胡,他当然不是自己想看,倒贴他钱估计也不能让他认真看书,纯粹只是出于逗那女同学玩,他拿着书就跑,那女生一边喊着一边追了出去,我也跟着追了出去。
马哥背着书包举着书,哈哈大笑地在楼梯上大步跳着下楼,女生显然跑不过他,只能一边下楼一边喊着把书给她,我竟有点觉得她挺可怜的,可能是想到了自己一年级时向女生借那本漫画书的事,感同身受了吧。
下楼之后,我让马哥别闹了,赶紧给她吧,她在那附和着说:“你看人家都同意借我了,快把书给我。”马哥终于是闹够了,把书交了出去。第二天,她准时还给了我,我想那天晚上,她一定贪婪地看了很久很久,恨不得一晚上就能把整本书看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