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盈之乱,继续。
晋语八·第2则
栾盈出逃楚国,执政的晋国正卿范宣子发出命令,栾氏家臣不要跟着去楚国,跟从栾氏的不仅被杀而且陈尸示众。栾氏的家臣「辛俞」跟着栾盈出逃,被官吏抓住,献给了晋平公。
晋平公问辛俞,国家明明下了命令,你为什么明知故犯呢?
辛俞说我是顺从命令的啊,我哪里敢违反?执政(指范宣子)说不要跟从栾氏要跟从国君,这是明确要跟从国君的意思,但是我听说「三代为大夫的家臣,要事奉大夫如国君;二代为大夫的家臣,要侍奉如主人。」事奉国君要不惜以死殉职,事奉主人要勤勉尽责,这是国君明确的命令。
辛俞家族,从他的祖父开始,在晋国并没有什么依靠,世代隶属于栾氏,到今天已经三代了,所以辛俞不敢不把栾盈当成国君来看待。如今范宣子说不随从国君的要杀,辛俞说我不敢忘悼死而背叛我的君主,来麻烦司法官呢?
晋平公听了这一番话,一个字:悦!一再制止辛俞跟从栾盈,不成。要给很多钱,辛俞推辞:“我前面都说了,心以守志,言辞要付诸实行,这样才能事奉君主。如果接受了您的赏赐,那就毁坏了我先前说过的话。您问起来我是这样陈述的,还未退下就违背了它,那凭什么来事奉您呢?”
这是晋平公知道辛俞是留不住了,就放他走了。
侍奉和事奉是两个词。《国语》中出现的往往是“事君”,代表的是事务上的关系。三代受到栾氏照顾的辛俞,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查了网络,似乎辛俞在历史上就留下了这么一个简短的故事。可以想见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义士,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已经消失。
晋语八·第3则·这母亲很酷
晋国大夫叔向同母弟弟羊舌鲋出生了,他的母亲观察他的相貌,说:“这孩子虎眼猪嘴,鹰肩牛腹,溪壑尚有盈满的时候,他的欲望却不会满足,将来必然为贪财受贿而死。”于是就不亲自养育。
这神逻辑。
叔向的儿子伯石出生,叔向的母亲听说了,前往看望,刚走到堂前,听到婴儿的哭声就往回走,说:“这哭声像是豺狼的叫声,最终使羊舌氏一族灭亡的,一定是这个孩子了。”
伯石长大后,与祁盈结党,祁盈获罪,晋国杀祁盈和伯石,祁氏和羊舍氏灭亡。这事发生在公元前514年。
晋语八·第4则·什么才是死而不朽?
公元前548年,鲁襄公派叔孙穆子出使晋国,范宣子问叔孙穆子什么叫死而不朽?
叔孙穆子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倒是范宣子说:“当年我的祖先,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代是为御龙氏,在商代为豕韋氏,在周为唐杜氏。周王室衰微,晋国成为盟主,先祖为范氏,这是不是就是死而不朽呢?”
范宣子的家族源远流长!
这时候叔孙穆子才回答说就我所知,这是世代食官邑,不叫不朽。鲁国先大夫臧文仲,人已经没了,但是他说过的话成为后世的效仿对象,这才是死而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臧文仲就是立言。
范氏先祖,在唐虞的时候,用的是舜时候的陶唐氏。陶唐氏衰落后,后代「刘累」跟豢养龙氏学习扰龙,服事孔甲,因为能够饲养龙,夏后赐为御龙氏。
那时候的龙是啥呢?蛇吗?
后来商人灭豕韋,刘氏从御龙氏代替豕韋。豕韋在商末改国于唐地,就是到唐虞故地生活,周成王灭唐国,然后封了弟弟唐叔虞(晋国开国始祖)在这里,迁唐人到「杜」这个地方,所以范式先祖此时人称「唐杜」。
杜伯为周宣王时候的大夫,宣王杀了他,杜伯的儿子离开周王室跑到晋国,生下子兴,子兴成为晋国官员,其孙子士会成为晋国正卿,食邑在范,于是人称呼为「范氏」。范在今天山东范县东南二十五里。
范氏家族从唐虞时期到晋,跨越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春秋,粗略估计是2千年的源流,就在河洛一带转悠。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