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小沐
从大二开始,不断有学弟学妹问我:“学姐,我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办呢?”
我也经常向更高一级的学长学姐请教,如何克服生活中的迷茫,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
直到现在,成为一名职场新人,依旧会收到很多的咨询信息,有人关心如何找到好的实习,有人纠结如何度过眼前的迷茫期,有人期冀知晓我如今的状态,有人希望可以听到一些分享。
一直反对很多言之无物的分享,早前写过一篇文章认真听经验分享,就可以过好大学生活了吗可以看出我对“分享”这件事的态度。
①【迷茫是大学生活的常态】
最近加入了一些分享群,看许多大二大三的学生积极踊跃地做分享,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对所谓「时间管理」「求职技巧」「实习分享」「性格分析」等方面,以知识输出的方式重新完善思维,与同龄人交换想法,不断填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认知图谱。
这是好事。
却也露出些许隐患。
最大的隐患在于很多大学生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被一些片面的经验误导,看到一两个人比较厉害的人便奉为圭臬,从此听风就是雨,生生将自己变成一个狂热的信徒。
而偏偏,所信奉的“大神”只是想单纯收点智商税,才不管你后续发展成什么模样。一些以“个体”出发做的经验分享,更是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定时做一些复盘思考输出是好事,最怕每个人都希望在这种所谓输出上捞一笔,以知识付费的名义狠狠榨取小白的智商税。
这种案例在生活中出现得太多了,以至于收费反而成了伤害最低的事情。
一个很著名的创业者去学校做讲座分享,负责接待的小姑娘后来成了他助理的女朋友,一时双方都风光无限,却以闹剧收场。对走出学校的中青年来说,校园的新鲜姑娘是最为怀念的可口小菜,加之身上带一些“成功人士”的光环,很容易吸引许多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对于渴望走出校园见识更广大世界的大学生来说,这些风度翩翩事业有成的青年才俊,比一群愣头小子不知高出多少段位。
看起来是金玉良缘,事实上,多数情况却是女学生被骗得团团转。社会人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和那些说不出口的阴暗想法。最怕大学生被耀眼的光芒闪花了双眼,以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遂义无反顾扑上去,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
尤其是有一些想法却身处迷茫期的学生,最容易上当。想做些事情,不知从何下手,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又没有具体的参照物;迷茫又怀疑自己,不知这种状态是自己独有还是别人都如此。
今天可以很明确地说一句,迷茫是生活的常态,不止局限在大学生涯,更贯穿于人生各个阶段,不同的年纪,会遭遇不同的烦恼与迷茫期。
②【放弃学业去实习真的可取吗】
解决迷茫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做事让自己充实起来。
参加社团活动,看书学习,兼职实习,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我所经历时间最长的是实习,身在校园中,总是迫不及待想进入社会体验一下。殊不知一脚踏入想收回来就难了。
正儿八经的实习是从跑来北京才开始的。找实习、找房子,几乎是每一个进京的外地学生所必不可少的经历,每段经历都能洋洋洒洒写出N多篇文章。
一些人告诉我说,他们其实不太愿意选择外地的学生做实习生,除却所谓的硬性筛选标准,深知外地学生的不容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京学生可以回学校吃饭住宿,外地学生第一件要解决的事情就是“吃住行”,微薄的实习贴补有时连房租都交不起。
但外地学生恰恰又需要进入北京这种机会资源众多的城市,寻找到立足之地,稳扎稳打找到在这座城市存在的意义,期待以实习经历来弥补学校的差距。
欣慰的是,一年半的经历收获良多,一次次绝处逢生,虽过程坎坷,还是跌跌撞撞在这里暂时立足;遗憾的是,错过了许多在学校的时光,临近毕业愈发不舍,最难能可贵的交情还是校园里的一帮伙伴儿。
近来也有学妹问我关于实习的问题,印象深刻的一个是“学姐,你外出那么久,觉得在大学里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呢?”
「学习能力」一个几乎没有思考的答案。大学本应该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最好地方,不同专业的学生最根本的区别应是基于接受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面对问题所呈现出的不同思考逻辑与应对方法。
可惜的是,大学中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少之又少。广泛的学习能力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进入新环境能否快速适应,工作能否快速上手,对细节与全盘的考量,如何解决未接触过的问题,处理突发状况,甚至悟性都可算作学习能力的一种。
外出实习可以有效培养这种能力,在压力中快速成长本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虽然好处良多,但从过来人的角度,我仍然不建议大学生放弃太多的学业去实习。前段时间咪蒙支持实习生休学的言论甚嚣尘上,网上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
只因实习并非大学生活的全部。
如果学校培养出一批批学生,最终只能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进入一个好公司,如何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那大学教育本身就是失败的。在失败的背景下,学生才会各自寻找出路,留学,考研,工作。实习只是提前了解社会运转的途径之一,不应将它看得太重。
我大大小小实习的公司很多,将实习当做找工作的筹码是初衷之一,但在实习时间长达一年多以后,却厌倦了这种始终没有着落的生活。辗转于一家家公司,却始终没找到一份真正满意的工作,而实习阶段所接触的也仅仅是了解工作表层,顶着应届生的身份找正式工作,压力仍然很大。
最终找到一份工作,被当做正式员工安排工作,才发现此前的经历仍然稚嫩,没办法操盘项目不说,连辅助工作都是错误迭出。实习本无可厚非,以放弃大部分学业为代价,最终却没收获满意的offer才是让大部分出来实习的学生所追悔莫及的。
我所能给的建议是适量,体验一两份工作,认真学习职场知识完成初体验即可,过犹不及。
③【认准一件事坚持下去】
解决迷茫的方法之一是找事情做,之二就是坚持下去。
坚持最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最终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是在这段经历中触类旁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机会并获得无心插柳的结果。
提到坚持,关于柏拉图的故事或许可以重温一下:
『学生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他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说:“今天我们做一件最简单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他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事情的真伪无可考据,对于信奉成功学的人来说,意味着只要认真把最微小的事情坚持做下去,也能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对于擅长反弹琵琶的人来说,努力的方向发生错误,再坚持也没办法成功。
坚持是一个代名词,绝不意味着日复一日的重复,它更深层的含义在于成为一种温暖的力量,陪伴人们挨过最为黑暗的时光,成为通往光明最后的指路灯。
我第一次体会到坚持很痛苦,放弃更痛苦是大二参与的一场比赛。
这是全国性质的一场比赛,进入决赛意味着可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伙伴儿齐聚北京,共同分享交流。这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要成功获取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比赛进行到中途,很多人都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放弃,加上环节设置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很多能力出众心气儿高的朋友都选择了放弃,利用空余下来的时间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我也犹豫再三没办法做出选择,便请教了有过参赛经历的学长,询问应该怎么处理。学长的建议是坚持下去,将整场比赛完整走完,只有体验过流程,坚持到最后,才有资格对这场比赛做出评判,哪里好哪里不好,才能有超乎想象的感悟与反思。
事实证明,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时候,坚持下去往往就意味着可以甩掉超8成的竞争者。最终我在决赛及系列课程中所体验的有关于「眼界」「逻辑」「职业」「友情」等,时至今日都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随后的实习过程中,我也数次遇到过坚持下去很痛苦的体验,但恰恰是在痛苦中,催生了新的机遇,遇到一山又一山的柳暗花明。
大学四年即将结束,正式的职业生涯随之开启,又会是一些新的机会与挑战扑面而来。没人能担保,大学奋斗四年一定可以在毕业时有个绝佳的去处,但这并不影响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相信努力与坚持的力量。
也只有这些切身有过实战经验,有着明确目标的学生,才不会盲目无知地被收取智商税,即使步入社会,仍能靠着清晰的头脑,稳扎稳打的坚持,一步步成长为别人心中的「大神」。
真正的大神绝不是听听分享做做笔记就可以养成的,只有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结合,不断自我锤炼,才能更好地对繁杂的知识进行取舍,真正利用好「知识付费」的风口,不至于在浑浑噩噩中将泥菩萨当做救生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