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了三个番茄时钟,集中注意力阅读,开始进行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看了《这样读书就够了》四五六三章。
第4章是便签学习法:培养全新的思维模式。
我们不管是看书也好,听讲座也好,都是需要记笔记的,关于记笔记,这是我最不擅长的。
最开始的时候我的记笔记仅限于抄别人的PPT,来不及就拍照或者就不记,在记的过程当中其实就忽略了听讲和思考。
再接下来记笔记就是记录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记不下来就及时拍照。
其实到现在对于记笔记都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好像更多的就是记录别人的一些话,对自己有感触的一些话,偶尔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旁边标注一下自己的灵光乍现,瞬间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但所有的笔记记录过之后,其实是很少再翻看的,现在想想,笔记究竟是做什么呢?如果此后再也不看记了又有什么用呢?难道仅仅是证明这场讲座我听过吗?
另外做笔记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用什么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学习的。笔记当中可以看出来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内化吸收的能力。
可介绍的便签法,就是一次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这种方法,最适合的图书就是使用类图书。
使用便签法需要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可以反复粘贴的便签纸,掌心大小为佳。
三张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用来做三类笔记。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如果原书内容简明易懂可以不写,你只需要重点内容,下面划线。描述的时候基本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相关知识点要解读准确。最忌讳在描述的附会旧知。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事例最好是鲜活的,故事最好是具体的。
A2我的应用(目标和行动)。尽可能清晰精炼。而制定的目标是否遵循5个原则,行动是否能达成目标?是否关联了原文,是不是可控的可量化的?
关于便签法,通过阅读还不是很了解,但是结合自身阅读,感觉应用这一方面确实是很有用的。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每读到一部分都会有一些方法或者都会有一些触动的点。比如说《读朗读手册》的时候,每个章节都在告诉我们一些朗读的方法,朗读所带给我们的作用。如果说把自己的感悟或者是所想到的一些可以运用到自己孩子或者班级的一些方法,及时的用便签记录下来,那么读完一本书之后,这样的方法可以说是很清晰的摘录了出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再加以练习和运用这些方法,就会更好地成为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读完之后觉得方法很实用,很多,但合上书本好像也说不出来几种具体的方法。
另外就是目标制定时应遵循的5个原则,也就是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明确,可衡量,可实现,结果导向,明确的截止期。按照这5个原则对照假期开始的时候,给孩子和给自己制定的假期目标,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目标的制定不是很明确,有一些笼统,比如说让孩子看纪录片,但是看哪些纪录片呢?什么类型的?具体的是哪几个呢?这些都需要清楚的罗列。
有了明确的目标,根据目标总量开始思考,如何落实到每一天,也就是需要把目标进行量化,以此来考虑目标完成的百分比在多少。如果达成度在90%以上,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就会更好的坚持下来,如果对照之后发现,几乎没有完成的可能性,就需要调整目标,重新制定。
我需要的是好好的梳理一下,我家老大从暑假开始到今天,这两个多星期执行每日计划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思考接下来是调整目标,还是调整每天计划,还是计划执行的力度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