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有诗《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帷。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考试题,考到了其二。
总体来看,其一较其二易解。原因是第一首涉及到的事件较为明晰。
第一首中“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写环境之冷明晰易知,“舞蝶殷勤收落蕊”状花之繁茂,“且问宫腰损几枝”,用典较为常见,思佳人的情感也明了。
其二,较为隐晦。
“锦瑟惊弦破梦频”,“前溪舞罢君回顾”尤为难解。既然是赏牡丹,为何又是锦瑟又是舞蹈?其实,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古人赏花不同今人。今人赏花,就是一个字看。古人赏花,自然也要看。不过,古人的看更有仪式感。为了使看花具有仪式感,古人很讲究看的环境和形式:焚香赏花,谓之香赏;奉茶赏花,谓之茗赏;置酒赏花,谓之酒赏;丹青置案,谓之画赏;歌舞伴之,谓之曲舞之赏。
中国古人赏花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赏花时不仅追求多形式、多层次的美的享受,而且更追求由此而获得的心灵上的感受。按时代先后有曲赏、酒赏、香赏、谭赏、琴赏、茗赏等等。其中以唐代之酒赏、五代之香赏、明代之茗赏最具特色。
了解了这一点,即可知义山所写为曲赏,舞赏。虽为赏花,同时有歌舞之会。
如何写富贵?古今诗句,“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白居易《宴散》】一联胜出。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晏元献公喜评诗。尝曰:‘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人皆以为知言。”鲁迅《而已集.革命文学》:“唐朝人早就知道,穷措大想做富贵诗,多用些‘金’、‘玉’、‘锦’、‘绮’字面,自以为豪华,而不知适见其寒蠢。真会写富贵景象的,有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简单理解,吃饭穿衣,不过是温饱;金玉珠宝,应该是奢华;歌舞楼台已然不是生活保障,也不是奢侈,而纯粹属于豪奢。用今人的观点看,房子是最值钱的,有豪宅才是真土豪;用西方人的观点看,雇得起佣人才是真土豪。虽然,下楼台的歌舞班子并非佣人,不过是雇来的乐班。
欧阳公只是说个理,话语平易;鲁迅就较为刻薄,诸多对文学门外汉的不屑隐藏话中。
牡丹之赏,为何有歌舞之会?这个仅仅是摆阔炫耀吗?
我们知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不过,牡丹,名世的是洛阳。“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姚黄、魏紫、欧碧、赵粉,习称牡丹四大名种。《瓶史》中称为——黄楼子、绿蝴蝶、西瓜瓤、舞青猊,命名生动有趣。




李义山吟咏的是洛阳牡丹吗?
检索百度,得知诗中所写“回中”,是甘肃固原。又意外知晓牡丹在一些地方,应该是在主要产区,是大面积种植的,就像我们今天种植油菜一样。原因是牡丹的根可以入药,称为“丹皮”。牡丹结籽,牡丹籽可以榨油,是很好的凉拌用油,比香油还好。



如此看来,李义山所赏之牡丹,不是花圃中的牡丹,而是连片种植之牡丹。他所参与的牡丹之会,有点像今天的菜花节。花如海洋,游人入织,歌舞喧嚣。唯一遗憾的是那年的牡丹之会,天公不作美,冷雨戚戚。诗人无有友人作伴,无有亲眷相随,在繁华中感到了寂寞。

“并觉今朝粉态新”,改作“犹觉今朝粉态新”,或者“才觉今朝粉态新”,就比较好理解了。义山好用此种写法。“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是一例。
��ށ��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