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历史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读书笔记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读书笔记

作者: 知者善 | 来源:发表于2015-10-29 23:58 被阅读931次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读书笔记

    李碧妍先生的《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一书。是以唐代后期的藩镇作为考察对象,希望通过对其的考察,来对唐帝国得以成功渡过安史之乱这波危机,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成功建立其政治权威和统治力的问题,给予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安史之乱中及其以后河南、关中、河北和江淮这四个地区的考察,试图梳理出,唐中央在上述地区重新树立统治权威和掌控力的诸多措施。

       一、河南地区

    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节,首先通过梳理了安史之乱期间,唐朝中央政府在河南这一主战场,所任命的的河南节度使人选、叛乱期间忠属于唐中央的势力和背后的地域集团。得出最终在河南地区站稳脚跟的是前隶属于平卢节度使的势力。后来的淮西、淄青都是这一势力的代表。但随着安史之乱的平定,唐中央再次对位于河南的藩镇势力进行重组,从德宗的平定“四镇叛乱”到宪宗平定“淮西叛乱”。都是唐中央铲除河南地区桀骜的平卢势力的重要举措。

    二、关中地区

    在本书的第二章节,作者首先将安史之乱后,京西藩镇的设置与西北异族的入侵结合起来,并讨论了京西藩镇背后所代表的军镇势力。其后,通过对于“奉天之难”问题的探讨。引申出在京西藩镇建立之后,唐中央是如何对其进行在重组,以达到中央彻底控制京西藩镇的目的。

    三、河北地区

    在本书的第三章节,作者对安史之乱期间河北地区的政治走向做了梳理,通过对安史之乱期间河北南部的几次易手的探讨,提出安史叛军中有很大一部分势力是契丹、粟特等胡人。并这部分势力是位于当时的河北北部边境(已有前人提出)。其次在对安史之乱之后的河朔三镇进行讨论时,作者认为三镇在建立之初都面临着军中大将专权、难以制衡的特点。但由于三镇的地域和政策方针不同,最终使三镇的特征迥异。

    作者将成德藩镇的特征描述为:诸将的传统,即由于诸将势力强大,所以成德藩镇一直奉行的是节度与诸将联姻、共为婚族的政策。使成德在三镇中内部较为稳定。并且成德藩镇也将这个政策扩大到了与唐中央的关系中去。与唐中央的关系也较为稳定。

    对于魏博藩镇的特征,作者描述成为:牙军的历史。即魏博在面对最初的内部危机时,节度使采取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即牙军。来压制手下大将。因此在牙军建立之初并没有桀骜不驯的特征。只是在以后,牙军势力壮大,当面临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将奋起反抗。因此他们到后来,并不在意谁当节度使,他们只是在意自己的利益。

    对于卢龙藩镇,作者将其的特征表述成为:外部的挑战。作者认为卢龙藩镇由于地处边疆,因此,在这个藩镇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部即外族的影响。这一特征在唐后期的节度使更替,乃至五代与中原势力的关系上,这个特征极为明显。

    四、江淮地区

    在本书的第四章节,作者通过对于安史之乱期间的“永王之乱”和“刘展之乱”的分析,讨论了当时候唐朝中央内部的政治斗争和中央和地方藩镇的冲突。其次作者有讨论了德宗时期崛起的镇海军节及其节度使韩滉,以此为视角,讨论了江淮地区对于中央的作用何其在以后的历史走向。

    读后感:

    1.在本书中,最让我有感触的便是作者对于地缘政治的考察,这种地缘政治不仅仅是中央与地方,还有民族、经济、文化之间的考察。任何历史事件都是一个再向前推动的,我们研究历史不能将其拆成某一个点,某一个面,应该考虑各种因素,全面地考察原因,这样才能还原真正的历史。

    2.作者在她的论著中,大量引用了她的观点,我们不能说引用他人的观点不好,而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引用,如何把他人的东西进一步引用、探讨、深化成为自己东西。这才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毫无疑问,我应该向作者学习。

    3.自开学以来,老师曾多次对我说过,要从大的背景来看,但要从小的问题着手。把大问题做小,把小问题做大。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难。我认为作者做到了,通过对史料详细的考察对比,从中分析、引申出其背后的大问题。这个能力我应该去努力学习。

    总归一点,受益良多,却无从说出口,只能尽力描述,希望能够道出心中万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lf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