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施浅析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如果以此来衡量我自己所上的课,那我该自惭形愧了。简单分析一下我的课程:
第一,课程设置主要以自己讲述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第二,课堂上持续性地维持上课纪律,导致上课时间被耽误,进程被打乱;
第三,上课太过随意,应该提前设计好所讲的内容,不能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第四,上课成效太低,最后的检测成绩并不理想。
如此看来,我的课堂该怎么向高效课堂转换呢?
申老师提出:
高效课堂的两大支柱:合作学习小组和高质量导学案。所以如果要转变课堂,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昌乐二中“271”模式与杜郎口中学的模式有参考与借鉴的价值,但是弊端也是很明显,参考高效课堂的模式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对高效课堂的实施,笔者有以下建议:
第一,教师要做好预习工作,预习这一环节不是简单地口头布置任务,教师应该做好高质量的导学案,提前让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完成预习工作,教师应该对导学案有批改,对高质量完成的同学进行奖励。
第二,正式上课,教师花5分钟时间来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让给学生知道这节课该干什么事情,这节课上完之后应当达到一个什么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目标清楚、可测量,且不应该太多,以3到4条为适宜的数量。
第三,学生在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时候,教师应该巡回检查,查看学生的讨论状态。当然最开始的时候,小组讨论秩序一定会很乱,所以务必要提前定好小组讨论的规则。另外小组长这个职位很重要,所以务必要选好小组长,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他们胜任小组长的职务。
第四,最后的测试与总结。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测试,让学生明白自己到底哪一块知识还有缺漏,测试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在上课时存在哪些问题,所以
测试务必要存在,保证每堂课都有测试与评价。
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都希望达到的状态,但是实施起来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深入钻研,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青少年的发展阶段,尽早尽快地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