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快到清明时候,这天,就像是掀开了蒸锅盖,热气呼呼地向上冒起来。
北方不比南方,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冲澡十分方便,洗去灰尘,汗液,皮肤排泄物,还有一天的不快和晦气。北方的条件和习惯,一般老百姓做不到天天洗澡,隔天洗的也不多。这在冬天倒无所谓,天热了之后就显现出窘态了。
有些人爱出汗,几天没洗澡,味道便散发出来,自己不察觉,周遭的人便能感受得到。
我也不爱洗澡。所幸,我不爱出汗,平日里活动量也不大,更没有脚臭腋臭,几天不洗澡,大约也没有什么异味。
不过,我能够感受到来自于他人的异味。我对味道有异乎寻常的敏感,即便在一个几百平方米的空旷环境下,只要有一根烟点起,我就能第一时间扑捉到。
然而,嗅觉还不是我最擅长的。其实我有一种更加高深的技能——识人,看上一眼,说几句话,这人的脾气品性便基本上有所了解,能不能深交、靠不靠谱、三观合不合等,就像一个人脱去了厚重的衣服,光着身子在我面前裸奔。
是人都有伪装,是人都在演戏,只是有人入戏太深,有人面具太厚,时间长了,自己都被戏里的角色相信、感动。
我能做的就是脱去你的伪装。
活的年纪大了,接触的人多了,每天能见到很多精彩的表演,“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们精彩绝伦、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本色出演令人击节称叹、拍案叫绝。看的戏多了,越来越对识人相面这一技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精准的把握。
不过此消彼长,其他方面稍有所逊。
比如颜值,勉强算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比如财富,仅仅富甲半尺腰缠一贯;比如才华,只是学富三车才高六斗。上个月刚刚婉拒了“你最有才”和“最强大脑”的邀请,深怕去了砸人家台子。
但是“识人”这一项功力,或者说是看穿伪装这一个技能,我还是颇有心得、好自矜夸的。
会“识人”不是坏处,坏的是我不会掩饰看到的真相。看到一篇文章中有病句我给人当面告知,作者悄悄将我拉黑;看到一个熊孩子缺乏教养我直陈毛病,其父母对我拳打脚踢;谁借钱不还我三天两头打电话要,最后朋友和钱都一无所有。
自然的,看见谁衣服下面丑陋的骨架,耷拉的赘肉,酸腐的积灰,我嘴角先就鄙夷的撇开,不幸被对方捕捉,这就埋下了阴影,人便是得罪了。
别人都在掩饰、演戏,你不演就没得活路。这样看,这点“长处”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短处。
中国有“识人相面”这个行当由来已久。从《易经》到《麻衣神相》,从《推背图》到《称骨歌》,从太阳黄经到天干地支,从姜子牙到袁天罡,一部人类史半部算命经。
上通天地下知古今,那是神仙们的事,这是一个大行当,水深得很,不是吹牛,我一点都不懂。
现在人也有靠识人相面讨口饭吃的,不过已经不是“要饭”的行当,而是发财的伎俩。比如曾经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大放光彩的乐嘉和姜振宇,都是靠自创的“识人相面”术而扬名天下,他们为之赋予了更好的名称,叫性格色彩学、微表情。他们坐在宽大的演播厅内,不再举着破烂的招牌风雨飘摇。
这个行当算是改头换面、脱胎换骨了。
而我所懂的,仅仅就是凭经验判断,看光鲜外表下是不是个“小人”,一个脱了外皮便不堪入目的蝇蛆蛇蝎。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嫉恶如仇的人,字典里只有好坏之分,没有折中含糊。这样身边的朋友就变得纯粹,只剩下很好的和很差的,要么两肋插刀,要么插你两刀。如此很不好,不符合中国人的生存之道,不符合儒家的内方外圆。于是我一直不停按照中庸之道来改变自己,试图做一个对邪恶视而不见、对丑陋各行其道、对欺凌忍气吞声、对暴行一笑而过的人,最后我发现,这样良心会很痛。痛到我久久不能发胖,瘦成一道闪电,痛到我心律不齐,心脏早搏。医生警告我:人到中年,这些指标可一定要当心啊!
只有我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识人”这功夫,一方面得益于经历,一方面得益于思考。我曾在某篇发表在其他公众号上的原创文字里说到,参加工作之初有十年的基层经历,让我接触到了社会上大量的人,形形色色,看够了各种出神入化的表演。让我从一个毛头小伙开始怀疑人生,进化到不相信任何表面现象,不相信任何直接呈现出来的东西。
对于丑陋的事物和人性的卑劣,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没那时候我一天见得多。
突然有一天我就发现,我变成了《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小孩,能看见皇帝的光屁股。这人呐,往我面前一站,说几句话,今天有没有“洗澡”,是不是说谎,装没装“大蜡”,笑里藏刀还是口蜜腹剑,就像一具裸体一样,我能看个大差不差的。
然而围观的人都在欢呼,说话的人都在含笑,鼓掌的人都在点头。只有极个别的人眼中似乎有疑虑,然而他们也簇拥着走了过去。
我以为他们是傻子,看不到胯间甩来甩去的秽物。然而他们都看着那个地方,还指着说:“看啊,这衣服真漂亮。”
显得只有我是个傻子似的。
我只能怏怏地嘟囔,裹紧了身上的破棉袄,以防被他人看到我的屁股。
“识人”识的是什么?
有人说,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颜值和才华都是很具体、有标准、能够描述和引起共鸣的东西。比如古代四大美女的美,小虎队、tfboy的帅,还有本人的儒雅(似乎有点自恋),这是天生的颜值。颜真卿的字,李白的诗,这是展露的才华。人们对这两类特性的看法,很容易取得一致。而人品,则是抽象、无标准、难以趋同的一种属性,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评价人品都是很主观的意识领域,带有浓郁的个人色彩。人们的三观不同,站位不同,对人品方面的评价会有天壤之别。比如王安石,是一个在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黄庭坚评价其“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而苏洵则评价“王安石为国家之大害。”,黄庭坚和苏洵都是大文豪,其生平造诣让后人敬仰,然而他们对王安石的评价相悖,我们认同谁的观点?
谁的话都可信,谁的话也不能信。那你说我们该怎么“终于人品”?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罗贯中先生形容其外貌为“身长一丈,腰大十围,弓马熟闲,眉目清秀”, 甚至作出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人马之中,汉末两绝”的高度评价。这是颜值和才华(主要指其武艺)双修双佳的例子,然而其为人却着实羞煞“吕”姓,全因势利多变,轻骄反复,背信弃义,惟利是视,落得“两姓家奴”的盖棺定论。本来自占尽了天时地利,最后却落得人皆弃之。这是一把好牌打坏了,怨不得别人。
“识人”最终识的是人品。
人品却又如此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人品确实是一个很复杂、很难定义的属性。展开说的话太费篇幅,那就又是另一篇文章了。我的个人理解,把它分解成四个最基本的内容:品德,涵养,自律,尊重。
人品最重要的就是品德,品德的主要内核就是善良。善良的表现形式就是不要有害人之心,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有的人看上去温柔善良,关怀体贴,心底里时时处处都想着踩人一脚,落井下石,即便是损人不利已的事也乐此不彼,在陷害他人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冯远征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就演活了一个双面人,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见人一面笑、嘘长问短的,往往是背后最舍得下毒手的。
涵养表现了一个人的气度和修为,能不能宽宏大量,肯定他人的成就,容忍他人的瑕疵,绝不生落井下石和釜底抽薪的思想。
自律表现一个人的内敛和责己,随时保持独树一帜的品格,不随波逐流,不自甘堕落。不做奥楚美洛夫那样的变色龙,而要像海瑞、于谦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尊重则是品德的升华,尊重自然规律,尊重万物生灵,尊重天理国法人情,尊重每一个朋友、亲人、对手或是敌人。
我们识人,就是要识别人的品德、涵养、自律、尊重。十全十丑的真小人不一定有,穿着皇帝的新装裸奔的伪君子却车载斗量。
裸奔的“艺术家”们,收起面具,裹上遮羞布,丢掉虚荣心,捡起善和爱,让阳光照进心底,驱逐掉阴霾和灰暗,成长出幸福之花。
围观的众生,借你一双慧眼,找到生活的尊严,撕掉伪装,活出自己,讲出真话,挺直脊梁。别唯唯诺诺一世,做个缩头乌龟,最后还是会被丢进热锅,加了香菜炖汤。
我是拾零录,我在这里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