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熊孩子”这个词儿似乎格外流行。打开搜索引擎,随便输入“熊孩子”三字,各种负面新闻层出不穷:熊孩子打赏主播败光十几万;父母不给玩手游,熊孩子放火烧房子;熊孩子走出国门被教训……再看看评论区,也都是对熊孩子的指责和熊孩子受到教训之后的大快人心。可是大家想过没有: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多的“熊孩子”?熊孩子的背后,是父母哪些方面的缺位?熊孩子“熊”的锅,究竟该有谁来背?
人之初,性本善,相信这句话没有人有异议。而这也恰恰说明,人一生下来,没有所谓的“乖孩子”、“熊孩子”之分,而后面之所以会出现乖孩子、熊孩子之间的天堑鸿沟,更大的原因来自家庭,来自家庭教育当中的父母。
前段时间,央视一部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镜子》给很多爸妈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问题家庭的存在。印象最深的是《镜子》中的问题少年泽清,他孤僻、暴躁,甚至会对自己的母亲使用暴力。而透过泽清这面镜子来看他的家庭,正如泽清自己所说:“我妈脾气暴躁,讲到最后都是她对。我爸在一边躺着,受不了了,就会使用暴力。”在泽清的成长道路中,父母的陪伴无不充斥了“唠叨和暴力”,所以泽清会说“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我的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看到此处,相信不少父母会惊出一身冷汗:什么时候,我们变得如此地面目可憎尚不自知?一个孩子降临家庭,大体上会成为这个家庭的中心,许多父母,尤其是那些新晋爸妈,自然会竭尽所能来陪伴孩子的成长。可是,在你穷尽精力试图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着你的一举一动,包括你的优点和缺点。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般的言传身教:你爱读书,孩子自然从小接受书香墨香的熏陶;你沉迷游戏,就不要再责怪孩子迷恋什么“王者农药”;生活中你颓靡暴力、牢骚满腹自然也很难养出温文尔雅、自信阳光的孩子……
所以说,当再遇到所谓的“熊孩子”时,请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他背后的“熊家长”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那么如何避免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沦为“熊家长”呢?其实不难,“用心”即可。这里的“用心”不分阶层,不分贵贱。你一掷千金,为孩子报名校、找私教、开小灶,抵不过一位工薪阶层的爸妈每天带孩子晨跑锻炼或是每晚固定的晚读陪伴。
当然,在这种“用心”陪伴的过程中,也是一种自我的修行和完善。
当你知道自己性格冲动、脾气暴躁,你的孩子将会像你一样的时候,相信再遇到问题你一定会收敛起那份暴躁,冷静去面对;
当你知道因为一件小事你和另一半恶言相对甚至大打出手,将来你的孩子有可能也会以相同的方式对待他的另一半时,你即将脱口而出的咒骂或者说高高扬起的手臂会不会就此收回呢?
当你沉溺于游戏或者是麻将桌不能自拔的时候,仿佛看到了孩子将来的样子,你还会有心情继续打下去吗?
教育学普遍认为,3到6岁是孩子发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尤其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不是应该及早自知、及早醒悟:陪伴孩子,应从完善自身开始。
啰嗦一句:年轻的时候,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常听到长辈的叮嘱:找对象,三分看个人,七分看父母,你可一定要长点心。也许是年轻,当时对老人们的话不甚理解,总是不以为意地一笑了之。真正到自己有了孩子,才发现原生家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所以,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从我做起,给孩子最有效的陪伴。因为只有有效陪伴,才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