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伪科学

作者: 说宁想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1-27 21:17 被阅读129次

前几天有个朋友在微信群里面聊起辟谷可以养生,对健康大有裨益,我说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你恐怕是要上天,这是道家修仙的方法。

近些年,各种电视节目、报刊杂志以及网络文章中充斥着性格色彩学、运势分析、星座分析、心灵感应、催眠术、读心术等伪科学,很多欺世盗名之辈把这些玩意包装成心理学。

实际上,威廉·冯特在一八七九年创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采用生理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和人类行为,就标志着心理学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科学,而真正的现代心理学家会把诸如以上的伪科学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修炼出一双识别伪科学的火眼金睛?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得先搞清楚什么是科学,大致有如下三个原则。

第一、科学是结构的、实证的。

结构意味着系统,科学知识不是孤立的点,不是突发奇想,它必须成体系,有逻辑,而且有一条明确可以学习它的路径。

实证说明科学知识基于观察和实验。科学的东西,务必概念清晰,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操作来定义,兼具信度和效度。所有模棱两可的理论,都是无价值的,参禅就不科学。

我从来就不读类似《易经》这种书,版本不一,解释也不确定,读这类型的书对提升认知能力几乎不会有帮助。对古文献资料不必过于迷信,那些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发展出来的文化知识,也许符合当时的生产关系,但绝对落后于如今的时代,这不应该存在争议。

为什么那么多无处安放的灵魂要在落后的东西上寻求寄托,而主动放弃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机会呢?也许那些笼统的、宏大的、包罗万象的理论可以提供情感支持,有那么一些安慰剂效应。

第二、科学产生的是公共知识,它可重复,经得起同行检验。

所谓公共知识,它一定不是什么祖传秘方,是骡子是马,总得拿出来遛遛,不然就可以断定不科学,大家都有质疑的权利。按照这个逻辑,身怀绝技而密不示人的高手,都应该默认为骗子。如果高手们有反对意见,他们务必先证明自己不是骗子,如果他们只是想过过嘴瘾,大家意见不大,只当逗得一乐。现实情况不是过嘴瘾那么简单,许多骗子顶着高手、股神、大师的名声,从中渔利,祸害网友。

可重复的,就是用操作过程来定义,用数据说话,不是用所谓高大上的概念来糊弄人。

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老师发明了基因编辑技术,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其结果在同行评议中引起广泛争议,很多实验室声称该技术不可重复,最终导致论文被撤回,自然杂志发表社论,科学应该由数据说话,声明韩春雨的数据不足以反驳其他学者的质疑。

第三、科学研究可解的问题。

可解,意味着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一直主张可证伪性标准。一项理论如果有用,它所做出的预测必须是明确的,告诉什么会发生的同时,也告诉什么不会发生。

可解,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可解决,并不是否定将来能解决的可能性。既然目前还不能解决,那只能先默认为不科学。比方说,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人?世界上有没有鬼?相不相信男人那张嘴?只能归为玄幻、宗教与爱情的范畴,这些玩意只跟信仰有关,与科学无关。

一位年轻人拜访胡适先生,年轻人引用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胡适之问他,什么叫“为天地立心”?你解释给我听,你的祖父是学天文的,你不应该再引这些不可解的话。

胡适之对张载并无偏见,他格外推崇张载的另一句话:“观书者释己之疑,明至之未逮,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阅读不仅是知识的吸纳,更要敢于提出质疑,勇于创新,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

科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还有几个特点需要补充。

其一、证据聚合。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爱因斯坦也不是民间科学家,他经历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他的相对论参考了麦克斯韦的理论,光电效应理论借用了赫兹的实验结果。爱因斯坦并没有推翻牛顿的经典力学,而是以前辈们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发展并完善了牛顿定律,从而对客观世界形成了更精准的认识。

正如你那冰雪聪明、冰清玉洁的女朋友提出分手,很可能是由于长期不满累积的后果,基本不会是瞬间爆发的某个单一原因造成的。

其二、随机原则。

既然是做实验,必须是在大样本里随机抽样,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数据亦需要随机分配,充分体现随机性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科学性。

实验环境要能分离变量,独立操纵某个自变量,才能发现事物真正的因果关系。如果自变量太多,实在无法分离变量,这只能说明,导致结果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不要夸大单一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应该强调合力的交叉效果,不要忽略任何一个与结果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的重要性,即使这个变量仅能对结果产生极其微弱的影响。

其三、基于概率。

人类天生倾向于确定的事物,不确定让人没有安全感。可是人类以及人类所处的这个世界,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偶然性和随机性的规律支配着生物进化和基因重组的机制,热力学也运用统计规律来表征物质的基本结构。

既然永远不能避免偶然事件和随机规律,只好坦然面对,并主动培养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能力。另外,偶然事件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但它并不必然存在合理的解释。偶然发生的特例具有鲜活性,很容易引发误判,进而否定科学基本规律。

总之,拥有客观而理性的科学思维并不容易,因为它经常与直觉发生矛盾,人们更愿意相信世界是他们所期望的样子,而非其真实的样子。唯有不断读书、行路、看片,加上反复实践,才能无限接近真理,咱不用担心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总归有一寸的愉悦。

如何识别伪科学

相关文章

  • 如何识别伪科学

    前几天有个朋友在微信群里面聊起辟谷可以养生,对健康大有裨益,我说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你恐怕是要上天,这是道家修仙的...

  • 如何识别伪科学?

    《魔鬼出没的世界》卡尔·萨根 如何识别伪科学? 观点1:很多伪科学的来源,是人类的错觉和幻觉。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伪...

  • 如何识别刷屏文章中的伪科学

    最近看到一个有趣的问题: 当你看到一则微信新闻,题目耸人听闻,比如“某某转基因食品惊爆安全性问题”,我们如何用科学...

  • #日更25/1000#如何让长辈不再信毒鸡汤和谣言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伪科学的危害以及如何辨别伪科学的文章,但总感觉意犹未尽。碰巧今天无意中翻到一则近日的新闻,南京破获...

  • 如何辨别伪科学

    1.提防钓鱼式标题 惊悚的标题能吸引读者点阅,但内文不见得会切合标题。科学事实很难用区区几个字总结,所以请勿随便相...

  • 2018-01-25

    “震惊”、“揭秘”、“××”…面对各种谣言伪科学,如何提升辨别能力? 原创 2018-01-24 刘sir [个人...

  • 带你了解什么是伪科学!

    相比科学,伪科学具有其明显的特征: (1)伪科学爱讲故事,现代科学用的则是数学或实验; (2)伪科学喜欢起骇人听闻...

  • 行驶证OCR识别全方位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行驶证OCR识别,包括什么是行驶证OCR识别、如何选择行驶证识别软件、如何操作行驶证识别软件,以及该软...

  • 利用DPI技术支撑大数据应用

    技术问题 几个技术问题——关键还是如何识别自然人: 1. 多人共用的情况下如何识别 2. 单人跨屏使用时如何识别 ...

  • 《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识别认知伪科学

    认知一词愈加流行,围绕流行就带来流量经济,自然容易吸引伪的。本书应可作为识别真伪的一个尝试。 在Allan Blo...

网友评论

  • eb77d3d61bb6:高晓松之说感觉真理;荣兰祥之说又觉正理!把看似互怼的俩人放一起骤然产生喜剧效果,启动了我的笑点,刹不住了,呵呵哈哈哈……。谢谢你,引我印象深刻的一乐。赞。
  • April石:感觉不合理的就是伪科学哈哈哈哈哈哈
    cc_____:@April石 薛定谔的猫
    April石:@依宁之见 哈哈哈,我是主观错误了么
    说宁想说:@April石 科学很多时候与直觉不一样。不能靠感觉

本文标题:如何识别伪科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so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