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旅途旅行心情随笔
似曾相识的印度-钦奈篇(下)

似曾相识的印度-钦奈篇(下)

作者: 老麦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09-07 23:44 被阅读24次
神庙里的雕像

宗教与信仰,佛教的没落

国人都知道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谁会想到,佛教在他的起源国,信徒竟会如此之少。目前在印度排名前三大的宗教分别是,印度教(接近80%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接近14%的印度人信仰),基督教(2.3%的印度人信仰),而佛教只排名第五,信仰人数仅占比0.7%。

问过印度朋友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因为释迦牟尼是悉达多王子开悟后成的佛,他本质上是人,不是神,而印度人更崇拜一些不知从何而来的神,而且在宗教的传承上,佛教是凭自愿皈依,而印度教徒,其子女一出生便自动皈依印度教,成为教徒,这也是印度教人数众多的主要原因。

伊斯兰教信徒在近几年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但伊斯兰教的教徒总是会和别的教徒发生这样、那样的纷争,在印度期间,在电视上看过多次报道各地的伊斯兰教和其他教的冲突、抗议活动,引起大规模的骚乱。

印度是一个神性的国度,在这个国家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宗教信仰,这使得每个人生活态度都或多或少的体现着从容。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死了的话也可以再度轮回,下辈子再来。

钦奈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神庙,造型各异,有的神庙房屋上堆叠了五、六层的神,色彩绚丽,有合掌祈祷的,有单腿站立的、有盘腿的、还有的身上长了翅膀,形态优美,庄严肃穆。进入神庙,必须脱掉鞋子,在庙门的左侧,经常会看到散落着的一双双的拖鞋,印度教徒认为,鞋子是肮脏之物,不圣洁,因此不能进入庙堂亵渎神明。

神庙上的神像

这儿的神庙,都遍布着很多石雕的建筑或神像,钦奈是一个有着悠久石雕历史的城市,从公元7世纪就闻名于世,这门手艺一直传承至今,这一点在后来马哈巴利普兰神庙的游览中得到了更多的印证。

独具特色的交通违章事故处理

印度的道路交通以混乱著称,对交通违章以及事故的处理也是让人意想不到。在印度乘出租车时,遇到过两次事故。

一次是出租车司机在高架桥下要掉头,但这是一个禁止掉头的路口,禁止还是不禁止,反正我是没看着禁止标记,估计司机全凭平日里和警察斗争的经验来得知,刚一到路口,司机嘴里就不停叫shit,我抬眼一看,一个穿着黄衣服的警察晃晃悠悠朝车子走来,拎着个棍,直指我们的车,司机忙着往前挪,想快点穿过摩托和人群完成掉头,但警察已经来到车前,我琢磨着完蛋了,老老实实交罚款吧,谁知道“Duang”的一声,警察穿着皮鞋的脚照着车门就是一脚大踹,朝着司机就是一顿大骂,%……&**,司机边头如捣蒜的应和着,边看着前面摩托走了,一脚油门完成了掉头。想想这违章处理也是快捷,这一脚上去凹陷的车门拉拉平也得百来文吧,有意思。

印度的很多出租车没有左后视镜,被cost down了?

还有一次,出租车前面钻出来一个摩托,司机一脚急刹,“咚”的一下,明显感觉到什么东西撞到了车屁股的后窗上,扭头一看,原来一个骑摩托的小伙子来不及刹车,撞到了车上,还好戴着头盔撞到了后窗,要是不戴头盔,小命难保。

不过就这样,小伙也躺在地上好几分钟缓不过来劲。我寻思是不是要打电话叫警察过来勘察现场,拍拍照啥的,没想到小伙从地上爬起来,把摩托扶起来,推到路边,休息了会,骑上车就走了,淡定、从容,问司机,说这样的事在钦奈稀松平常,能站起来走人,车子能骑,也都不会互相纠结,钦奈人们的互相宽容令人印象深刻。

马哈巴利普兰 海啸

要说名胜古迹的话,钦奈最出名的就算靠近海边的马哈巴利普兰神庙群了。这片遗迹早年曾有七座巨石塔庙,又称“七塔城”,现存五座塔。塔庙建于七世纪拉贾斯坦统治时期,展现着帕那瓦文化的艺术风格,所有的神庙或战车全部用一整块巨石雕刻而成,可以想见当时的人民耗费了多少功夫。

马哈巴利普兰海滩神庙

马哈巴利普兰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时再次闻名世界,却是因为海啸退去后,水下部分古城遗迹千年后的再现。印度洋海啸当时造成了全世界22万人的丧生。印度,1万6千人丧生。

更吊诡的是,那时和水下遗迹同时浮出海面的还有刻在遗迹上的一段巴利文字,翻译过来大意是“当再看见这一切的时候,你已经历了巨大的灾难,遵循我的脚步,希望你可以认清这个世界”。彷佛千年前的先知对这次人类巨大灾难的预言。

抚摸着神庙石像粗躁而质感的纹路,感受着经历过千年风雨的这份厚重,仿佛又听到海浪铺天盖地压来时的那些咆哮,四散惊恐奔逃人们无助的哀鸣。而恍过神来,眼前却是游览的印度人民开心愉悦的表情。世事沧桑,朝代更替,人不知经历了多少个轮回,而石还在,依然矗立在那里,静静的看着这斗转星移。

五战车

这份石雕的技术,经历千年,依然传承了下来,在景区的周围,遍布着不少出售石雕工艺品的店铺,可以看到手艺人一锤一凿还在继续的雕琢着。

似曾相识的印度

印度人民都有信仰,但不代表印度人民个个都是活雷锋,相反由于经济的落后,贫穷,对生活的挣扎依然把人性的丑陋展现的漓漓尽致。

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没有诚信,欺生,能坑一个坑一个,能骗一笔骗一笔,比如坐出租车,基本很少打表,全靠事先讲价,有一次印度的朋友帮忙叫的车,事前已经当面讲好了400卢比送到目的地,到了目的地就翻脸,说要500,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气得我们和他吵了起来,还拽着不让走,闹闹哄哄,最后多扔给他50才脱了身。

还有就是景区外的小店,乱要价,看你是外来的,就狮子大开口,能宰你一笔是一笔,同样的石雕双层内嵌小石象,开口就问你要2000,你再往前走走,另一个店铺变1000,再往深处的店铺走走,250就能拿一个。如果前面你摒不牢买了,后面让你肠子都悔青。

印度也是一个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在脏乱差的小街道上,和寺庙附近,经常可以看到直接躺在地上睡觉的人,连个垫的塑料袋或纸板都没有,景区公园的附近也有不少乞讨的人,有的还拖家带口,皮肤晒的黝黑,头发乱蓬蓬挂着尘土屑。

希望神能保佑他做个美梦

除了软件外包行业外,偶尔了解到希尔顿酒店的服务生收入也很低,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月8000多卢比,基本相当于人民币800元的收入,而酒店普通的一道西餐也要1500-2000卢比,一个月工资还吃不了几顿好饭。

在马哈巴利普兰附近的海滩上,居然看见了在中国绝迹多年的经典游戏,打气球,稍有不同的是人家的气球都是椭圆状的,像个胶囊,而我们的圆球居多。

打气球的小伙

这所有的一切,贫穷、脏乱的街道、欺诈的人们、乞讨的妇女和婴孩,都那么似曾相识,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3、40年前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希望2、30年后的印度人民也能脱离苦海,踏入国家发展的快车道,重现古印度文明的繁荣。

民族的界分与冲突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种族、民族、和国家的偏见和界分造成的。相距那次印度之行已经四年过去,但是遗憾的是当时的印度外包团队已经系数被遣散,不知沦落何方,在硅谷有些企业的“去印度化”政治浪潮中,大批印度籍高管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美籍或欧籍的白人,树倒猢狲散,regular正式员工已然不保,外包员工的命运也是可以想见。

但是还有一些企业,印度帮的势力依然根深蒂固,他们生来抱团的精神和流利但令人费解的英语口音,以及出色的沟通能力,还是为他们在硅谷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毕竟他们也不是省油的灯。

结语

以前没想过会去印度,也没想过会和印度的兄弟们有交道,有幸能踏上印度的土地,结识印度的兄弟姐妹们,也算是人生一件幸事,毕竟这是佛陀悉达多缘起的国度。

余生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再度踏上这个神奇的国度,尝尝美味的咖喱手抓饭,吹吹孟加拉湾咸湿的海风,看看玄奘法师心心念的那烂陀。

马哈巴利普兰海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似曾相识的印度-钦奈篇(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uh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