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咀嚼尝试,不断切换场景,依然失败了。修行不够,我认怂。
做不到就先放一下,不如说说天气吧。
成都的天气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存在,似乎从来不太好意思明目张胆的艳阳高照,极其罕见的蓝天白云艳阳天,都是稀缺的,但凡来一个,如果没有个个扬起长枪短炮拍照发圈儿,似乎就没有那个仪式感。
但奇怪的是,印象中,虽然成都的天气几乎8成以上都是一副死相,但你依然不会有这种感觉,似乎就那为数不多的几个蓝天白云就已足够了,撑起成都天气的基本印象。
而另一个诡异的发现是,今天早上的雨。
客观的说,成都的雨其实挺多的。我不确定这种感官印象和事实差距有多大,但就是觉得成都没怎么下过雨。
这种说出来都有点混乱的表达,就是我的个人直观感受。没怎么下过雨好像。之所以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我想有可能是来自“巴山夜雨”。
成都经常下雨,但成都的雨是分时段、分区域来下的。
分时段精准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出门时间合适的话,那么,你可以在刷牙洗脸的时候尽情看雨,而出门的时候雨停不需要带伞开始无雨的一天。如果你的运气足够好,你可以天天享受这种待遇而不必买伞。就是这么精准,就是这么傲娇。
分区域下就更加诡异。成都是个地域面积并不算大的城市,但要做到像武汉一样武昌暴雨汉阳暴晒也是没问题的。所以体验就更加带感,试想,在一片并不大的区域,你打着伞进了地铁,下一站出来的时候,艳阳高照,请问,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简直就是魔术,是礼物好吧。
成都的天气,就是一种魔幻的存在,在我心里。真实的数据是如何,我并不知道,也并不关心,我只知道,在这个不大的城市,你可以收获东边日出西边雨,可以拥有刷牙看雨,出门看太阳,可以一年见不到几个太阳,但满心满眼都是成都的好天气。
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但就是做到了。
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是所有人的通感,还是只有我独此一份。我能确信的是,不需要和任何人确认,这是独属于我和成都的。我的感觉。
世界是自我的投射,我选择看到我想要看到的。我看到了,我心目中的成都。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注解】
领悟“道”的人通常是没有私心的,他们会把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
对于善良的人,我会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同样会善待他,如此一来彼此也就都得到了真正的善良之心。
对于守信的人,我会对他守信;对于不守信的人,我也会对他守信,如此一来彼此也就都懂得了真正的信用之意。
世间那些懂得“道”的人,总是谨小慎微的样子,为了天下百姓连自己的内心都归于淳朴。百姓都专注于让自己耳聪、目明、心思智巧,而“得道”的人则希望百姓回归到刚出生时的淳厚质朴。
老子所说的圣人即为领略“道”或者已经得道的人,也暗指最理想的统治者。这样的统治者,无论百姓的本心是什么样的,或者百姓如何对待他,他都会拿出善良和信任去教化百姓,力求百姓都遵循“道”的规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