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放炮又炸鞭,炖肉又煮酒,灶君爷上天。”
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称祭灶节、灶王节。小年意味着人们置办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不过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时间也不尽相同。北方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大多地区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在江浙沪地区“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在南京,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在闽南地区,则是腊月二十七过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而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小年亦有“官三民四船五”、"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的传统,即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家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水上人家、道士和尚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过小年民俗
· 祭灶
范成大《祭灶词》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即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家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祭灶时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这也是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而做。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灶神画像,将灶神请回来。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 扫尘
扫尘过了二十三,年味愈足。须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 囤年货
开始置办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 剪贴窗花
窗花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之一。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 沐浴理发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 宜婚嫁
民间认为过了腊月二十三,诸神上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 相关禁忌
各地过小年的禁忌各有不同之处。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而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在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小年食俗
· 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起身饺子落身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 灶糖
关东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糖瓜· 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 麻糖
麻糖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也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 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 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 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 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腊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过小年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 年糕
在南方年糕有四方进宝之意,塔形的年糕泽象征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宁波一带就是吃年糕,有糖年糕,炒年糕,炒年糕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炒出酸甜咸。
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祝大家欢乐过小年,鱼鱼去备年货啦~
图源网络,文案由@西北十九整理收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