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四年,我开始思考上大学的意义。
似乎上大学成为了一种必然,高考是筛子,凭借优秀成绩可以挑选优秀的学校,一般的也可以上个三本,最次的也可以去上专科,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的素质,那么教育是最为关键也是最简单的方式,无非是家庭为子女教育支出的多少罢了,一本二本几千即可,三本几万,专科几千而已。
既然都有学可上,那么对于自己而言,上大学的意义为何?
做学问还是去工作,是大四的我思考的两个最本质的意义。
当时高考成绩公布后,我有两条路:复读还是上三本,我选择了三本,而父母想让我去工作,而我还是选择了上三本。
大四即将毕业,看到学校公布的校园招聘,我想继续学习,父母想让我去找工作,最终我选择了一份和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工作。

在工作了一周后,我又重新回到了校园学习,因为在学校使我心安。
朋友对我说:你父母宁愿让你一天挣35块钱,都不让你在学四个月考公务员。
在工作的一周里,我没有感受到职场的残酷,但我感受到了拿钱办事的道理,我没有感受到专业的用途,但我感受到了行业的规则,我没有感受到工作带来的自豪,但我感受到了酒场逢源的规矩。
在工作的一周里,似乎我不是去赚钱的,更多是花钱的,作为新人和同事吃饭,我在考虑要不要先去结账,老板喜欢抽烟,我要不要给他买一包他喜欢抽的烟陪他一起抽,老板的酒杯空了,我是不是要快点倒上,老板喝多了,我是不是要把老板安全送回家。
在学校,我们似乎都是安稳的,但工作时,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父母在我们这么大的时候,我们已经满地爬了,而如今,有的人还没有对象。
时代的发展让在大学的我们知道了消费,学会了享受。
在宿舍里,我7点出门,舍友睡着,10点回来,舍友睡着,12点回来,舍友起了。
我问他们:现在睡着,死了干嘛?
他们回答:继续睡着。
这是个很好的回答,我居然无法反驳。
在父母的想法里,子女去上大学了,自己就轻松了,等子女结婚了,自己就算是熬出头了。
在子女的想法里,要去上大学了,终于没人管了,快毕业了,那就等毕业再说吧。
安稳的习惯让我们有了安逸的思维,二十几年的等和靠,在参加工作时,突然发现自己要从头学起,学习穿衣说话,学习为人处世,学习猥琐发育,学习喝酒谄媚。

人总是要去工作的,但要在学习完成后。
在考研学子的眼里,现在去工作的人都好厉害,因为考研是要吃苦的,无论自己来图书馆多早,他们都已经来了。
我是伴着他们的羡慕去上班的,我回到学校让他们吃惊,加入到他们学习的圈子里,我觉得自己是踏实的。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只有几步。上大学是要紧的第一步,走上了就注定要走到头,把与学习有关的考试都考一遍,无可厚非知识是自己上升最好最快的渠道,也许命不在这一场,就在下一场。
一条路走到黑,走到无路可走,也许就是最好的结果,但走到一半,突然选择了一天岔路,如果是捷径,那么将通向期望,如果是顺境,那么就要重新开始,同时不见得还会遇到岔路。
人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将在工作中度过,而学习的时光是有限的,说知识没用的人本身就是没用的,大学的道路通向工作,只是在大学的驿站里可以获得知识,从而为将来选择不同的职业做准备,这就是专业的意义。
迷茫是伴随始终的,但踏实才是选择的基础。
迷茫是人生的常态,所以有的人选择了停滞,有的人选择了前进。停下来的人是因为没了目标,前进的人是因为目标还很远,唯有前进。
刚步入大学,迷茫该如何度过这四年,渐渐的有的人选择考研,有的人选择创业,有的人选择用等待掩饰迷茫,因为车到山前必有路,殊不知大四了车到了,前面居然是悬崖。
从学校到社会这一遭,我本想就在这社会上野蛮生长,但根仍在学校,当背着书包晃荡在校园里,看着情侣手拉着手,单身狗提着饭,有的匆匆忙忙,有的踌躇满志,尤其坐在图书馆看着有的人趴在桌子上睡觉,我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因为我觉得心里踏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