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为宗脉之所聚
诸病源候论
卷之二十九 耳病诸候(凡九论)
一、耳聋候
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受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血气,兼受风邪,损受于肾脏而精脱,精脱者,则耳聋。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受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并时,并则有脏气逆,名之为厥,厥气相搏,入于耳之脉,则令聋。
其肾病精脱耳聋者,候颊颧,其色黑。手少阳之脉动,而气厥逆,而耳聋者,其候耳内辉辉 也。手太阳厥而聋者,其候聋而耳纳气满。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云∶勿塞故井及水渎,令人耳聋目盲。
《养生方.导引法》云∶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手项上。治久寒不自温、耳不闻声。
又云∶脚着项上,不息十二通。必愈大寒不觉暖热、久顽冷患、耳聋目眩。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变。
2.脾不及则九窍不通
素问玉机真脏论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
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帝曰:恶者何如可见?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脾胃论
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运气也,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又天气、人气、地气,乃三焦之气。分而言之则异,其实一也,不当作异名异论而观之。
饮食劳役所伤,自汗小便数,阴火乘土位,清气不生,阳道不行,乃阴血伏火。况阳明胃土,右燥左热,故化燥火而津液不能停;且小便与汗,皆亡津液。津液至中宫变化为血也。脉者,血之府也,血亡则七神何依,百脉皆从此中变来也。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有汗则风邪客之,无汗则阳气固密,腠理闭拒,诸邪不能伤也。
或曰∶经言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又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又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又头痛耳鸣,九窍不通利,肠胃之所生也。请析而解之?答曰∶夫脾者,阴土也,至阴之气,主静而不动;胃者,阳土也,主动而不息。阳气在于地下,乃能生化万物。故五运在上,六气在下。其脾长一尺,掩太仓,太仓者,胃之上口也。脾受胃禀,乃能熏蒸腐熟五谷者也。胃者,十二经之源,水谷之海也,平则万化安,病则万化危。五脏之气,上通九窍。五脏禀受气于六腑,六腑受气于胃。六腑者,在天为风、寒、暑、湿、燥、火,此无形之气也。胃气和平,荣气上升,始生温热。湿热者,春夏也,行阳二十五度。六阳升散之极,下而生阴,阴降则下行为秋冬,行阴道,为寒凉也。胃既受病,不能滋养,故六腑之气已绝,致阳道不行,阴火上行。五脏之气,各受一腑之化,乃能滋养皮肤血脉筋骨,故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是六腑生气先绝,五脏无所禀受,而气后绝矣。肺本收下,又主五气,气绝则下流,与脾土叠于下焦,故曰重强。胃气既病则下溜。经云∶湿从下受之,脾为至阴,本乎地也,有形之土,下填九窍之源,使不能上通于天,故曰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胃者,行清气而上,即地之阳气也,积阳成天,曰清阳出上窍,曰清阳实四肢,曰清阳发腠理者也。脾胃既为阴火所乘,谷气闭塞而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胃之一腑病,则十二经元气皆不足也。气少则津液不行,津液不行则血亏,故筋骨皮肉血脉皆弱,是气血俱羸弱矣。劳役动作,饮食饥饱,可不慎乎。
凡有此病者,虽不变易他疾,已损其天年,更加之针灸用药差误,欲不夭枉得乎?
3.耳聋治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大头轮
附耳论
论曰:耳者盖非一也。以窍言之,是水也。以声言之,金也。以经言之,手足少阳俱会其中也。有从内不能听者主也。有从外不能入者经也。有若蝉鸣者,有若钟声者,有若火熇状者,各随经见之,其间虚实不可不察也。
假令耳聋者,肾也。何谓治肺?肺主声,鼻塞者,肺也。何谓治心?心主臭,如推此法,皆从受气为始。肾受气于巳,心受气于亥,肝受气于甲,肺受气于寅,脾正四季,此法皆长生之道也。
4.地黄饮 血风疮
【方歌】地黄饮治血风疮,痒盛不眠血燥伤,首乌丹皮生熟地,黑参归蒺草红僵
处方生地3钱,熟地3钱,何首乌(生)3钱,当归2钱,丹皮1钱5分,黑参1钱5分,白蒺藜(炒去刺)1钱5分,僵蚕(炒)1钱5分,红花5分,甘草(生)5分。
功能主治血风疮,血燥痒盛不眠。
用法用量方中丹皮,《医钞类编》作“丹参”。
摘录《金鉴》卷七十四
生地黄 熟地黄 何首乌(生)各9克 当归6克 丹皮 黑参 白蒺藜(炒,去刺)僵蚕(炒)各4.5克 红花 甘草(生)各1.5克
功能主治凉血润燥,祛风止痒。主血风疮、旋耳疮迁延日久,血虚化燥生风,身体或耳内生疮如粟米,瘙痒无度,疮面粗糙,上覆痂皮或鳞屑,心烦便秘,夜不得寐。
用法用量水煎,早、晚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椒、酒、鸡、鹅。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5.牵正散
《医方考》:“中风、口眼涡斜,无他证者,此方主之。艽、防之属,可以驱外来之风,而内生之风,非其治也;星、夏之辈,足以治湿土之痰,而虚风之痰,非其治也。斯三物者,疗内生之风,治虚热之痰,得酒引之,能入经而正口眼。又曰:白附之辛,可使驱风;蚕、蝎之咸,可使软痰;辛中有热,可使从风;蚕、蝎有毒,可使破结。医之用药,有用其热以攻热,用其毒以攻毒者,《大易》所谓同气相求,《内经》所谓衰之以属也。《成方便读》:全蝎色青善走者,独入肝经,风气通于肝,为搜风之主药;白附之辛散,能治头面之风;僵蚕之清虚,能解络中之风;三者皆治风之专药,用酒调服,以行其经。
6.哈欠的生理……
灵枢悬解
(刚刚打了个哈欠就看到这里
哎)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欠者,张口呵气也。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阳动则寤,阴静则寐。日暮阳衰,而未至遽尽,阴引而下,阳引而上,阴阳相引,故数欠伸。阳尽阴盛,蛰藏得政,则目瞑,阴尽阳盛,生发当令,则人寤。泻足少阴,补足太阳,阳旺而阴不能引,则欠止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