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是个梵语词“师或师傅”的汉语翻译称呼,三界统称曰“和”;尚,有至高无上的意思,孔子最早把“五经”之一的《书》改称《尚书》就有点这个意思。所以和尚最早是个很神圣的尊称,只有受了 比丘戒十年以上,并且熟知比丘及 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后,具备为人剃度、授戒的资格、才能被称为和尚。可见,只有具备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出家人都能称呼的,比如沙弥和比丘。
沙弥的梵语原意是勤受比丘的策励,息恶行慈,是佛教中对年龄不足20岁的初级出家男子的称呼,相传最早的沙弥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7岁的儿子罗睺罗,沙弥要接受沙弥戒(共十戒)。如《红楼梦》里贾雨村借贾府之力补授应天府府尹之后办理的第一宗案“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出馊主意的门子“葫芦僧”就是贾雨村当初落魄所寄居的葫芦庙中的一个小沙弥。
沙弥年满20岁以后,需要接受更严格的具足戒,就成为所谓“比丘”。比丘作为佛的弟子,上要向佛祖乞法,下要向世间俗人乞食,所以“比丘”俗称“乞士”。比丘这种“乞食”的制度安排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和尚化缘。为什么有此安排,因为出家人不治产业,不恋财富,为了让在集中精力修行时不被饿死,同时也破除其骄纵慢怠之心,就有这么个制度。
最早的和尚,也不限男女性别,出家女子具备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用“尼姑”来作为女性和尚的专称,“和尚”就专指男性和尚了。这样沙弥和比丘也同样男女分称: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人们也习惯把所有梯度出家人都称为“和尚”,即不限资历和修行水平了。
其实出家修行体制演化到现在,在沙弥之前还有“净人”或“居士”制度。在印度佛教和我国南传佛教中,有些佛教信徒未出家受戒、但不时到佛寺中服劳役的一般人就叫“净人”,他们可执行某些佛教僧侣受戒律限制不便做的活动。比“净人”更靠近出家人一点的就是所谓“居士”,算是带发修行者,《红楼们》里的妙玉就是居士。佛教将方便丈以下信教人员分为主持、护法、佛徒、居士四个主要层级。
我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在我国古代,政府为了控制出家人的数量,建立了度牒制度。度牒实际上是一种执照文书,即出家人身份证明,相当于获得政府允许的许可出家,凭此可以有税收减免,免服兵役、劳役等优惠待遇。当时的度牒一般是限制僧侣数量急剧膨胀,以免影响、冲击俗世政权的税源、兵源、劳役人口,同时限制僧众势力和寺院影响力的一种制度安排。
当今,“度牒”是由经考察合格发给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僧尼本人的僧籍身份凭证,持有度牒的僧尼由其剃度或常住寺院登记造册,建立僧籍。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俱足。佛教认为,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这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齐全就是所谓“六根俱足”。此外,还需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方可予以剃度,并按规定发给度牒。
这是一般的制度规定,但是现在由于心灵创伤.等原因要求出家的人很多,而寺庙能容纳的数量有限,实际执行起来就不得不提高入门的要求。比如现阶段出家剃度为僧,没有大学毕业资格恐怕很难如愿。
僧尼的度牒、戒牒由其常住寺院保管;外出参学期间,由留单寺院暂行保管。僧尼还俗、开除僧籍、违法犯罪、受刑事处理者须收收缴度牒、戒牒,注销僧籍。
说到和尚,我们就不能不谈一谈和尚头上的戒疤(俗称“香洞”)。和尚剃发(剃度)很常见,几乎是全世界的惯例。和尚剃据说有三重含义:去除烦恼和错误习气;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因为中国长期的传统,《孝经》开宗明义章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样把至孝标志的头发剃了,实际上相当于去除一切牵挂(包括父母亲情), 一心一意修行;区别于其他的教派教徒,人们一见到 剃光头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
如果说剃度是加入佛门的一种必定仪式的话,戒疤在.大多数时期则根本不是一种必须的程序。首先,除了汉传佛教,全世界其他佛教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和尚都没烧戒疤的制度;其次,宋朝以前和我国80年代以后都不烧戒疤的。
原来戒疤制度始于元朝,当时有一位志德和尚很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尊重。他在天禧寺主持传戒时,规定受戒的人部必须用香火灼烧头顶和手指,以显示虔诚信佛的决心,一般有三个、六个、九个或十二个。这才有了汉传佛教僧人受戒时烧戒疤的开始。
1983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通过的相关决议认为: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 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新受戒的僧人,也禁止烧戒疤了。在当代一些唐宋时期背景的影视片里,在银幕或屏幕上经常出现头顶戒疤的“和尚”,或许编剧是为了显得“真实”而煞有介事,实际上却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
一般来说,在汉传佛教里,和尚是不可婚娶的,须保持洁净的身体至终身。我们熟悉的电影《少林寺》中主角李连杰接受剃度时,就被问戒:“尽形寿,不淫欲,汝今能持否?”意思是直到你这有形之躯寿命终了之时都不能淫欲,你现在能持守(这个戒)吗?做不到的话,就像《天龙八部》里的小和尚虚竹和他爹为少林方丈玄慈一样,属于破了色戒。
所以,在中国汉传佛教里,和尚一般指受过比丘戒的佛教男性出家人,既然出家意味着不“带家”。如果结过婚的男人要当和尚,必须先离婚,当年声名赫赫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出家时就断然跟其在老家的发妻俞氏以及身边的日裔妻子断绝尘缘。
据说当时深爱这他的日籍妻子福基跪在寺外三天三夜,希望他能够收回决定,但李叔同最后不为所动。如果当了和尚的男人要结婚,必须先按佛教规矩,属于尘缘未了、尘根未断,只得“舍戒”还俗。
如果结婚男人没有离婚就受戒,戒体不成,等于不是和尚,是冒充的假和尚;如果当了和尚没有还俗就结婚,戒体破了也是和尚,但属于破戒比丘、名字和尚,破戒只能还俗了,在家做佛教徒。
但是在邻邦日本,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明治维新时期,考虑到战争因素,需要大量人力,政府颁布了《肉食妻带解禁令》法,宣布“僧人今后无论蓄发、娶妻、生子、食酒肉,皆听从自便”,同时政府不再发放给各寺庙补贴。虽说是建议,实际上很多僧侣高高兴兴地还俗娶妻生子,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然后回到寺庙里继续当和尚,如今娶妻生子、喝酒吃肉成为日本僧侣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我国的藏传佛教中少数派别,不仅允许婚配,而且以血缘方式传承法脉。
过去常说:“一子出家,九族升天”,就是说出家功德无量,福比天高,是累生累世修行的福报。一般人没这个福分。 出家人是菩萨的境界,没有一己私欲,一心一意只想普渡众生。
如今,在一些地方,和尚某种程度已经成了一种职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入世生活。经常接到活就带几本经书,搞一身行头去做做法事之类,普通百姓拜神婚丧是他们收入的来源,和尚某种程度上成了类似神父的角色而不是修行者。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如您是潜力简书作者、您有原创好文 ,我帮您无偿推荐!)
本人是Fountain&简书社区首批特邀合伙人,简书会员官方授权资深推广专员。购买尊享(以及其他各类)会员专享链接: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9aba7c25aca1(有特别优厚的返赠简书贝哦)
联系微信:gd_4215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