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学共情与佛学慈悲心的联系

心理学共情与佛学慈悲心的联系

作者: 木炎道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23:18 被阅读234次

            多年的实践使我认识到,佛学对人痛苦的疏导功能在很多情况下比专业心理咨询效果好。或者说,很多心理学原理与佛学是相通的。


            比如认知心理学认为,使人心理困惑的原因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你对该问题的看法。发生同样的事情,有的人耿耿于怀,有的人一笑了之,就是因为二者看法不一样。佛学首先是叫人认识到痛苦源于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所以告诫众生减少欲望,戒决贪、嗔、痴,心理问题就没有了。还有,佛学大师经常告诫人们:快乐是一时的,很快就过去,同样,痛苦也是一时的,也会很快过去。有这样的认知,在极端困难时刻人也会产生希望。

            言归正传,心理服务中要正确运用共情技术。共情又称同理心,顾名思义,就是指理解和接纳他人感受并对他人的处境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生活中,当男性和女性一起看情感类电影时,女性往往更容易感动落泪。确实,很多研究表明,女性的共情水平高于男性。一般我们会说,女性的情感更细腻,更容易与电影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与其有相同的情绪反应,因电影中人物悲伤而悲伤,喜悦而喜悦,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同身受。情绪分享就是共情的核心,对此外行人也深有体会。共情能力差的人,不适合做心理服务工作。

            共情是一种主动行为,包括三方面功用:①借助来访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②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来访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心理问题的实质;③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同理心传达给对方,以博取对方认同是“自己人”,让对方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情绪或苦闷说出来。说的过程就是一种心理成长、情绪流动的过程,生命也罢,情绪也罢,只有在流动中,才不会郁积,不会阻塞,不会停滞。

            需指出的是,共情需要理性,而不是全凭感性。举例来说,异性因为婚姻问题来咨询,就要把握共情的度,否则对方把你当做完美男人,把对配偶的恨转为对你的爱,那就麻烦了。

            一位演艺界明星,现仍活跃在各电视节目中,在我儿子三岁拍广告时就相互认识了,她当年被男友骗色骗财,至今单身。一次在咖啡屋聊天,我说那个家伙真不是东西,耽误了你的大好青春,这本是和她情绪沟通的第一步,她却张口说所有男的都不是东西,除我道人之外。我笑言,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你做了个龟壳,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她惊讶中流露出惊喜,似乎我穿破她内心,她若有所思地说,其实大部分男的还是好人。这就是同理心的效用。

            如何提高共情能力?第一、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也就是至少你要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认同他人的观点;第二、不要对他人进行评论,共情不是同情;第三、识别他人的情绪,并且尝试着与其进行交流;第四、与他人一起感受并分析此时此刻的心情。

            佛学中的慈悲心是更高层次的共情,不单单是为了解决当前的心理问题,而是使来访者全面成长、心理发生质变,从而增加应对困难的能力。慈悲,意即给来访者快乐与快乐之因,并将来访者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与悲伤。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可见,慈悲比共情含义更广。

            慈悲心也是在转化情绪,把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比如,要真正克服自卑进而做到自尊,就要有慈悲心,对自己友善。当我们对别人有愤怒之类的负面情绪时,首先要和自己和平相处,培养出对自己真诚的友谊,并将它散播出去,怒气便消了。

            慈悲心是化解心理痛苦最好的办法,生活中凡是有爱心的人,其烦恼事就少。慈悲心是外显的,可以表现在语言上,可以表现在行动上,还可以表现在你的容貌上。所以说共情是短暂的,随着治疗关系的结束而终止。但慈悲心是永久的,带着慈悲心为别人服务,其效果事半功倍。

            慈悲心和共情,都源于懂得、理解对方,接纳对方。共情是心理服务的工具,慈悲则是无条件的爱和给与。慈悲的近义词是宽容,也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也就懂了别人的难处。心里也就柔软下来,开始饶恕别人的过错,原谅别人的过失。所以,慈悲在提升来访者心理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心理修养。我现在遇到不合意的人时,不是躲开,而是对其默念:“愿你吉祥如意、愿你吉祥如意!”通过潜意识相互沟通,或者第六感官沟通,双方看不见的排斥心理荡然无存。

            提高共情能力或者慈悲心,平时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修养。要培养这样的意识: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做。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真正接收的人,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最后分享一个哲理故事:

            有一个农夫的玉米品种,每年都获得极好的收成,而他也总是将自己的优良种籽,毫不吝惜地分赠给其它农友。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方?他说:我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风吹着花粉四处飞散,如果邻家播种的是次等的种籽,在传粉的过程中,自然会影响我的玉米质量。因此,我很乐意农友们都播种同一优良品种。

            这就是小共情外有大慈悲!

    (本道人秉持服务别人、快乐自己理念,义务为普罗众生提供心理服务,不收任何费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共情与佛学慈悲心的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my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