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开始觉得房贷也没有那么可怕了。”
我相信关于房子,每一家都会有每一家的故事。上一辈的辛苦和劳累,有的时候是为了自己,但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我们。
要对一个城市产生归属感,除了多年生活的习惯,熟稔的语言,剩下的也就是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吧。人心说起来也好奇怪,即使是崇尚精神方面的享受,还是需要有物质的保障呀。
希望轮到我们的时候,会更加的从容。
圣诞节的时候,爸爸很奇怪的给我和妈妈一个人发了一个红包,钱数不算多也不算少,微信的红包上限额度200.心里有觉得有一些奇怪,爸爸不算是个崇尚圣诞节的人,对于基督耶稣也没有特别的信仰。
平时也会借着节日给我发红包,算是对生活费的补贴,但是怎么给妈妈也发了红包呀,难道妈妈最近也需要补贴了?心里默默滚过一堆的揣测,但也没有多问,前天给爸爸打电话,他的语气里带着很明显的醉意,道出了实情。
原来积压了五年的房贷,爸爸提前还款还完了。
他一字一顿地说——
从现在开始,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咱们自己的了。
心里顿时一酸。
八九年前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一家都还住在桃源村。爸妈忽然打算在城里买一套房子,地点也不算很偏,那时候的房价还不算很高,三室一厅的房子,在六楼,价格大概在十二万左右。然而爸妈基本上没什么积蓄,差不多所有的资金都是从身边亲朋好友那借的。那个房子我们没有长时间的居住过,就是刚开始的那一段时间有在那里住。
记得有一个朝南的阳台,城里的高高的建筑还不多,早晨的时候会有很好的阳光透进来。那时候很多人不能够理解,也不知道爸妈哪里来的那么大的魄力,那时候也算是很大的风险了。后来长大之后才慢慢明白,那时候妈妈想让我转学到城里,这样的话就需要城里的户口,要得到户口的方法也就只有买房。
虽然后来造化弄人,在转完户口之后,学区房开始划分片区,想去上的小学没有在片区之内,但是这套小房子除了带给我们在城市里居住的勇气和自信,也带给我们每个月上千房租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大概是在还完借款之后,爸爸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老家里住的房子是一层楼的,但是我自己觉得很漂亮,妥妥的冬暖夏凉,小小的前厅有时候妈妈会种一些好养活的蔬菜。小时候最惨痛的回忆就是妈妈在前庭给我剪头发。后院种了几课芒果树,基本上都是一年长果子一年不长,有一年还招来了一群蜜蜂在果树上筑窝。家里常年养狗,有时候一只有时候两只。
爸爸琢磨着,那么多年的房子,也该再盖一盖了。这想法一提出来,还是有许多人持反对意见,比如说爷爷,觉得我们一家也就只有寒暑假以及周六周天不忙活的时候会回来住,这再花钱盖起来还得装修啊,感觉犯不着。
然而我们这一家人都是倔脾气,其中也爸爸最明显,说要做的事那就一定会做呀。现在想起来也不记得到底建了多久,但是新建成刚搬进去的时候,我真的觉得特别特别的惊艳,简直就是别墅啊。
大厅没有再像一楼一样用日光灯,用的我觉得特别辉煌的灯,都开起来的时候特别的温暖。所有的家具都是一起去挑选的,于是我一个人睡上了最大的床,2.2*1。8,外加上类似于榻榻米的边缘,翻上五翻都不会掉下来。
后来爷爷奶奶也喜欢晚上的时候散步到我家里坐一坐。
日子再安生一点,爸妈又想着,成立的房子有点小了,该买一套大一点的,毕竟以后闺女要工作要嫁人啊,都会有需要的。默默在一个新兴的地方看上了一套一百二三十的。那时候在网上投标卖,爸爸喜欢二十几楼的,第一次出价没有买上,紧张的一手的汗,终于在22楼的时候买上了。很开心。
爸妈最后卖了那一套小房子,剩下的房款一人承担一半,爸爸去向银行贷款,妈妈向朋友借了钱。不知道是不是结婚的时候就说好了,爸妈在家庭中花钱的方面经常采取AA的方式,倒也不是说就吃顿饭都AA,就是有大的花销,比如买房,一人承担了一半。
妈妈在今年上半年把所有的钱都还完了,爸爸在这个月也提前把贷款都还完了。
人这一辈子,其实说到底也真的就只是衣食住行,最难的其实还是一个“住”字。在暴涨的房价面前,很多人都会无力。身边有的朋友要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基本上要哦祖孙三代所有的积蓄才能够有那么一点点的立足之地。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处,然而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美感。有的时候买房更多的是为了在城市里居住的安心和底气罢了。
然而于我而言,无论何时何地,最幸福的也不过是窝在桃源山庄看看电视、逗逗狗、睡睡觉。想来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身心都可以休息的场所吧,在被雾霾掩埋的早晨,在舍友都回去的空荡荡的宿舍,在下班搭车回学校的夜晚,在一个人吃饭的食堂。
都会深深想念开着暖灯飘着饭香的身隔数千里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