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庄子在《应帝王》里讲过一个故事: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
王倪是当世的智者,啮缺是他的学生。
啮缺想知道万事万物的标准和道理,问了王倪四个问题。
王倪却答了四个不知道。
啮缺很疑惑。
王倪解释说:人睡在潮湿的地方会生病,但是泥鳅却不会。人睡在树上会不安稳了,但是猴子不会。
那到底哪个地方更适合休息呢?
人喜欢吃家畜的肉,麋鹿喜欢吃草,猫头鹰喜欢吃老鼠。
那到底哪种食物更美味呢?
王嫱与丽姬,是当世的美女,但是鱼见了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就飞向高处,麋鹿见了就头也不回地走开。
那到底什么是漂亮呢?
我答不上来,所以我说,我不知道。
所有已有的知识都有局限,明白自己无知,是一种大智慧。
2.《庄子·达生》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齐桓公乘坐马车去山林打猎。
在半途中,他突然感觉眼前一花,好像有什么东西闪过。
他以为遇见了鬼,心中慌乱不已,连忙让车停下来,然后询问身旁的管仲:“仲父,你刚刚有看到奇怪的东西吗?”
管仲摇了摇头:我什么都没看见。
听了这话,齐桓公更加深信自己遇见了邪祟,不然为何他人见不到,自己却看见了呢?
回到宫中后,他越想越不安,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很快就病倒了。
庄子说:“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
外在的痛苦来自刑法,内在的痛苦,则源自内心的冲突。
过多的思虑,就是在加剧你的内在冲突,让你的心神不堪重负,最终拖垮身体。
《古今医鉴》中说:“心劳则百病生,心静则万邪息。
3.《庄子》里,有个叫扁的琴师。
一天,他的琴被朋友不小心摔坏了,扁非常生气,他大发雷霆,粗暴地将朋友赶走。
过了几天,朋友将琴修好了,专门给扁送来。
但扁心中怒气未消,他一把将它扔开,表示再不愿意碰它。
生活中,扁也经常动不动就生气,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
久而久之,他体内的虚火越来越旺,后来有一天他突然晕倒,不治而亡。
中医里有这样的观点:百病生于气,久郁易成疾。
我们身体里的病,其实大多都是情绪种下的毒。
庄子说:“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
他认为,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受人敬重不狂喜,受人侮辱不暴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