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辩论咖国学与传统文化想法
直面危机,管理者合格与否的基础

直面危机,管理者合格与否的基础

作者: 远方青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5-20 20:38 被阅读70次

直面危机,赢得先机

董鄂妃生病期间,顺治日夜看护,并让行森为她超度治病,致使朝政荒废,顺治出家的念头也进一步加强。

为此,索尼一行人私自闯入宫中找顺治,却遇见同样关心朝政的孝庄太后。孝庄太后看到顺治寝宫内梵音四起,也不禁叹了一口气,随即与索尼等人商议,从当日起让索尼和鳌拜带领内阁大臣暂时接管朝政事务,并暂停顺治的朱批,改行内阁的蓝批。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悲痛欲绝,认为这断了自己在世间的最后一缕尘缘,并在行森的度化下决意遁入空门。

而索尼听闻这一消息后,便不顾侍卫的阻拦,在顺治寝宫外阻劝顺治。

起初,索尼以小名呼喊顺治并让他出来,说自己有要事禀报,还表示如果顺治不出宫,他誓死方休。几次之后,顺治仍然没理会索尼,索尼便继续以顺治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大清的开国之君、身系天下安危”为由,并回忆顺治当初六岁登基、刀劈御座、千里征缴前明叛军、光照列祖列宗的情景,同时表示行森让顺治出家是在妖言惑众。

在一番劝说都不起作用之后,索尼最终向顺治提出疑问:龙心虎威何在?英雄气概何在?这才让顺治开门相见,但也没能让顺治放弃出家的念头。

觉|直面危机,厘清人生的角色

在这一片段中,面对顺治决意出家,虽然顺治与索尼之间是君臣关系,但索尼并未因此而顺从。索尼闯宫被阻,在大堂外大喊大叫,甚至称呼皇帝名讳。偻赫一句“心中有义,刀下无情”,将自身立场表达的淋漓尽致。无论是谁都一样,对于为臣的“忠”,在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方面是坚定的。从这一层面来看,索尼是一个好管理者。

第一,他能直面问题。当所有人听闻顺治出家这一消息后,唯一一个闯入宫中劝阻的人,是索尼。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了顺治出家的严重性,也清楚大清正在面临一场危机。

第二,敢于做事。索尼敢于去承担责任和面对问题,因为他也知道,自己作为大清的臣子,有义务也有责任去阻止这一场危机,即使其他人都没有站出来,他也应该站出来,这是索尼作为朝廷命官的觉悟和担当。

第三,寻找解决方案并执行。索尼原本计划是阻止顺治出家,但却遇到孝庄太后,商议之下孝庄太后果断决定“停红批行蓝批”,对此,索尼义无反顾地支持和拥护,因为这是当时能够采取的最合适的方案。

而与之对立的是行森,作为顺治出家这场危机中的主要幕后推手,行森自始至终只有一个目的——度化顺治,为了成就自我,却忽略了其代价是让顺治放弃了兼顾天下苍生的“大我”。

其实,有时候判断一个管理者是否合格,一件小事就能略知一二,尤其是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更能直接清楚地辨别,而索尼在顺治出家这次危机的应对和处理上,是合格的。

学|管理者要尽职尽责,更要勇于任事

对于管理者来说,在索尼应对顺治出家这次危机中,有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一,要尽职尽责,更要坚持和忍耐。武侠小说中经常会提到一句话,叫做“心中有义,刀下无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这句话如果要补充完整,应该是“即使刀下无情,也要心中有义”。就像索尼一样,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明知道擅闯顺治宫中很有可能触怒顺治;第二个问题则是,明知道顺治不是一位称职的君王但依然甘愿辅佐。

面对这两个问题,如果索尼不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臣子,不是一个坚持和忍耐的人,最后的结果,要么是触怒顺治而招致恶果,要么是暗地里集结叛党、谋权篡位,但不管哪一种,结果都不如现在的恰当。

第二,认同企业文化,维护共同的制度和规则。索尼之所以对顺治出家进行阻拦,是因为清朝不能无一国之君,这是自古沿袭下来的规则和制度,也是当时国家得以正常运转的根本。因此,表面上是索尼在劝阻顺治不要出家,实际上索尼行为的背后是去维护清朝自建立以来所制定的一整套流程和制度,也就是清朝能够继续延续下去的基础。

《德胜员工守则》中有一句话:一个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一个不可靠的人!一个不遵守制度的民族是一个不可靠的民族!这句话也正是索尼真实的写照。正如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军队管理一样,所有的军队里面最简单、最基础的一个制度就是令行禁止,因为如果做不到,国家就极有可能陷入混乱不安的局面。

第三,有责任,更敢于担当。索尼劝顺治过程中,实际上已经犯下多项罪名:其一,未经顺治同意便强行闯入顺治宫中;其二,在顺治宫外大骂顺治;其三,在劝阻过程中叫顺治“小名”……

但是,即便知道自己可能会犯下多项大罪,索尼仍然执意要去劝阻顺治,原因其实很简单。索尼是顺治的臣子,更是一个有担当的人。这就意味着,在顺治在位并能很好处理大清朝廷事务时,索尼能够按照顺治的意愿,将各项事情执行下去,根据已有的条件把事情做好;而在顺治决意出家,放弃帝位时,索尼也能利用自己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做出最准确的决策,把事情做到最好,这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先劝阻顺治出家,再拥护孝庄太后提出的停红批行蓝批”。

思|没有铁一般的流程、制度,管理者就没有权威

企业的品牌就如同顺治作为清朝统治者的“权威”一样,俗话说“皇位可以授予,权威需要建立”,历代君王的权威,并不是随着皇位的授予得来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不断努力建立的。那么,顺治的权威是靠什么来建立的呢?

其实,在索尼劝阻顺治的一段对话中,就能看到些许,索尼说顺治“六岁登基、剿灭前明叛逆”,这些就是顺治权威的来源,因为顺治做了这些事情,让别人看到了自己的结果和绩效。但同时也是在提醒顺治,如果顺治就此出家,势必也会失去权威。

2017年8月,海底捞北京劲松店、太阳宫店被爆“老鼠爬进食品柜,火锅漏勺掏下水道”。当时,消息爆出之后,很多爱吃海底捞火锅的顾客都纷纷表示:整个人都不好了,还敢去吃吗?

最终,海底捞在8月25日及时发表“致歉信”声明,对公司部分店铺"出现老鼠等卫生问题"道歉,同时表明海底捞愿意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并对所有门店进行整改。

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成功在香港上市,上市当日收盘报17.82港元,市值达944.46亿港元。

海底捞之所以能够快速走出危机,并在一年之后成功上市,与其良好的品牌经营、危机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提起海底捞,相信不少人都会想到“优质、贴心的服务”“热情的店员”“火锅抖音吃法”等一长串描述的词汇。

而这些印象,都源自于海底捞持续不断的品牌经营,也离不开海底捞良好的危机管理。对于餐饮行业来说,类似海底捞北京劲松店、太阳宫店的老鼠事件,让不少餐饮企业都曾折戟沉沙。但海底捞却能良好应对,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技巧——直面错误(危机)并勇于担责(解决问题)。

同样,作为管理者,我们也应该思考,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于哪里?

答案就来自于我们自己,来自于我们对制度、对流程、对整个企业文化、企业使命的坚持,如果没有流程没有制度管理者根本就没有权威。但在日常经营和管理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总是频繁去破坏制度,并美名其曰将其成为“灵活管理,灵活适应,灵活调整”,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或许,对于部分企业,确实达成这一效果,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最终招致的,只有灭亡。相反,再看那些企业中的佼佼者,典型的代表如大型跨国企业,无一不让企业的管理逐渐走向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

总的来说,当前,企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危机。做好一个企业可能需要十年、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同样,成就一个品牌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毁灭一个品牌有时,只需要一件小事。对于管理者来说,当企业面临危机时,就应该通过规范管理,想方设法降低危机。

行|关注目标,直面危机、解决问题

与索尼不同的是,面对“顺治出家”,孝庄太后采取了三个步骤。

第一,了解状况,特别是可能面临的最差的后果。俗话说,只有做好最差的准备,才可以做最好的打算。但在现实中,很多人都只想到最好的结果而忽略可能的风险与危机,更没有危机处理预案,因而当事情出现危机时,整个局面就严重失控。

第二,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是从根源上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面对行森的时候,孝庄太后巧妙地借助玉林秀禅师进行劝阻,对于行森来说,这无疑是最强有力的阻碍。

第三,稳定人心,确定底限原则。孝庄太后始终以国家稳定为首要目标,先是阻止顺治出家,失败之后,又及时与大臣们商议好朝廷事务审批形式(确定底限原则),防止朝政事务陷于荒废(稳定人心),最终只为一个字——稳。

一边是皇帝罢工,闹腾着念经诵佛,一边是玄烨得了天花命在旦夕,孝庄此时也许压力山大,但其言行未乱半点分寸,必须靠自己的冷静沉着,稳住随时可能崩塌的脆弱局面。遇事不惊,泰然处之,是任何一个职场人都需要修炼的必备素质,尤其是管理者。病急之时,抱佛脚已无济于事。要做的是:接受事实,理好情绪,别哭哭啼啼,怨天尤人,找解决方法,先尽人事,再听天命。

可以说,孝庄太后的每一步,和她在应对“玄烨感染”时一样沉着稳定、直指目标。正如人们常说“兵熊只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是企业和团队的灵魂,在关键时刻更是深远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命运。

而孝庄太后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皇位总有更替,大清永世长存”,给所有管理者和经营者带来了最为直接、生动的一课:关注目标、直面危机、解决问题。孝庄在享受作为太皇太后的待遇的同时,她所付出的也与之成正比。这个世界上没有无责任的权利,总会有人需要承担后果。如果你什么都选择逃避,最后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没有目标、没有信仰、如同行尸走肉的躯壳。

教|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

其实,在顺治出家过程中,不管是索尼还是孝庄太后,他们的行动都在为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当面临危机时,最好的管理就是了解危机并直面危机,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提前预估最坏的结果、稳定人心并给出底限原则。

回到顺治出家情境中,对于索尼和孝庄太后来说,最坏的结果无非顺治从此出家,但清朝才刚刚开始,如果顺治不再过问朝廷事务,孝庄太后也已经做好为此负责的准备,更做好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准备,即暂时的停红批行蓝批,以及在这之后的康熙登基。

作为管理者,我们也应该时常问自己:当我们面对危机管理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到这三个步骤吗?我们能通过管理让员工学会危机管理的三个要点吗?

1、了解情况,培养直面危机和挑战的习惯;

2、找出问题根源,制订解决方案;

3、稳定人心,给出底限原则,逐步实施。

其实,这也并非不能实现的事情。具体操作上:

第一步,管理者要善于了解状况,勇于直面最坏的结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第二步,找出问题根源,制订解决方案。这一步的难点在于,在危机管理过程中,人们往往很难让自己冷静下来,导致事情主次不分,制定的措施“治标不治本”。

第三步,稳定人心,给出底限原则,逐步实施。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兼顾人和事的管理。任何危机的管理,都离不开人,也离不开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稳定人心,才能消除阻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给出底限,才能让风险可控。

以上原则,不仅适用于企业危机管理,在企业营销、公关等管理方面,也同样适用,不过,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其核心思想与理念准确传递给员工,在实践中让员工逐渐养成习惯。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

相关文章

  • 直面危机,管理者合格与否的基础

    直面危机,赢得先机 董鄂妃生病期间,顺治日夜看护,并让行森为她超度治病,致使朝政荒废,顺治出家的念头也进一步加强。...

  • 阅读《高效演讲》笔记(1120)

    2018.02.13 第四篇:直面危机,危机沟通,运用新技术。 第十章:直面危机 一、把鱼放在桌子上,直面棘手问题...

  • 管理提升: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层管理者?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合格的管理者,合格的管理者应具备那些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很多人采用“大筐”...

  • 直面危机

    二战中的德国、日本是世人唾弃的,他们犯下了滔天罪行。然而今天,他们却是令人尊敬的,国民素质、社会经济达到了发达国家...

  • 直面危机

    网上看到文章中的一段话: 一个逻辑是,想要持续性的赚钱,就得持续性的有工作可做,想要有持续性的工作,就得持续性地成...

  • 董明珠:管理做到公平合理、按价值贡献进行价值分配,员工主动干

    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无论层级高低,都要勇于担当,要直面困难,要坚毅果断。 其实说实话,大部分的管理者都没有基本的...

  • 【日更DAY564】每日复盘

    1.脑子 公众号学习,管理者的责任是帮助下属获得绩效。如何帮助?首先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那如何成为合格管理者...

  • 管理者,从合格到卓越

    (一) 管理者,从合格到卓越 本文谈一谈作为一个管理者怎么从合格到卓越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何为合格,优秀与...

  • 合格管理者思维模型

    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合格的管理者。 我们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呢? 管理者应该具备一个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才能...

  • 直面危机的勇气

    职场和生活总不会一帆风顺,享受了两年的轻松和惬意,再回到忧虑的状态,多少有点回不去了,肆意享受当下生活的状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直面危机,管理者合格与否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rh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