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成长励志散文
家庭中―“爱”与“理”的28法则

家庭中―“爱”与“理”的28法则

作者: 胡建平hjp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15:52 被阅读0次

【一、在家里8分讲爱,2分讲理】

      说到家,我们常听到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如果真的这么认为,我想也会有一些家庭隐患。

隐患在于:

1、这成了索要情感需求的一方指责另一方的挡箭牌,可以仍自己胡搅蛮缠而不觉得有错;即使有错,也可以有理由。

2、家是讲爱的地方,但爱不等于情绪化,不要把讲爱等同与讲情绪。当一方不经思考的认同“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并不断将这句话暗示给对方时,就已经是在讲情绪化,而不是在讲爱。而这种情绪背后是自己未被满足的欲求。所以认同了这句话,也就容易成为用这句话绑架对方的开始。

      我这么说,不等于我就认同家是经常讲理的地方,相对而言,我更不认同;我觉得在家里8分用来讲爱,2分用来讲理,是比较恰当的,家庭相处会更加融洽。

      而在家里的“讲理”也并不是一方占据道理的制高点,享受正确一方的心理优势,指责或强调另一方是错的,并且要求对方改正,如果这样,不仅品尝不到喜悦,还会使矛盾升级。

      原因在于针对某件事情讲理的时候,双方都认为自己有理是对的,是对方不讲理或者有错,由解决问题演变成了争辩谁对谁错,偏离了主题,双方都情绪化的想要压倒一方,来获得心理上胜过对方的满足感,而实际上是双方都不会认输。

      再者,一方如果已经意识到错了,另一方继续讲道理或指出其错误,有错一方会由原本的自责,演变成感觉不被对方包容与理解,从而产生心理防御,甚至愤怒情绪,将错就错。

      另外,讲理也并不是对家里事无巨细的事情,都分析谁对谁错,怎么做正确,怎么做错误。这属于把自己意愿和想法强加给对方。

家庭中―“爱”与“理”的28法则

      “讲理”,是两人并不争论谁对谁错,而是对目前的家庭问题,通过相对深入理性的沟通,找出双方认同的解决办法,使矛盾达成一致。当然,刚开始这么做时,对双方来说都有挑战。所以必要的家庭沟通学习,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优先处理情绪”,有情绪先处理情绪,情绪处理完以后再讲理,否则讲理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原因是有情绪时,沟通不在一个频道;情绪是心里感受频道,讲理是大脑理性频道,人的身体被情绪占领时,是很少能理智的处理问题的,也就是“冲动是魔鬼”这句话的原由。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感觉被接纳”,意思是说,我在和你讲理,但情感上我是接纳和爱你的;比如和老婆一边讲理时,一边摸她的头或者拥抱她,或者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所以在家里2分讲理,8分多讲爱、情感、感受、包容、理解、陪伴、以及生活体验;不能总讲理,也不能不讲理。

      而在公司,则刚好相反,8分讲理,2分讲交流感情。

      比如早会半个小时,聊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中午吃饭的一个小时,拉拉家常。其他时间,则需要更多的理性和高度注意力投入工作中。这样的公司氛围更好,更有人情味,员工的工作热情也会更高。

家庭中―“爱”与“理”的28法则

【二、家庭中的“感情思维模式”与工作中的“理性思维模式”】

      不出意外的话,如果我们的父母在相处时,彼此也喜欢讲理,而且针锋相对,那么很可能我们也会内化了一部分上一代人的相处与沟通模式,复制到自己的婚姻家庭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公司和在家里投入的理智与情感比重是决然不同的,所以在公司与家里,我们会用到两套不同的思维系统,即工作中的“理智思维模式”,家的“感情思维模式”,所以我们从公司到家里要“有意识”的切换,才不至于把一些工作的理智思维过多的带入家中,导致家里“讲理”太多。

      工作中的“理性思维模式”主要是大脑层面,主讲“理性”,客观冷静的处理和分析工作中的问题,避免更多的情绪情感参与;讲“成功与结果导向”,凡事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紧盯结果;讲“对错”,工作中分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尽量做对的决策,避免做出错误决策,越是高层领导越是如此;讲“效率”,有时间紧迫感,同时处理多项事情,自我体验的部分少。

      家庭的“感情思维模式”,主要是心灵层面,主讲“情感”,更多用爱与感情参与夫妻、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讲“包容与理解”,不唯对错论,懂得换位思考与忍让;讲“情感与情绪表达”,能够安全的表露情绪情感,并被对方看到,而不是被理性分析;讲“生活体验”,家是体验身体放松、快乐、幸福、喜悦的地方。

总结:工作中,我们要解决很多客观实际的问题,需要高度的理智参与,属于大脑层面;家庭中,我们更多感受快乐与幸福,需要更多的爱与情感参与,属于心灵层面。

家庭中―“爱”与“理”的28法则

这两种思维模式,在我们整个人生中,占据重要的比重,他们就好比人的两条腿,要平衡才能走得更远,而实际上这两条腿是不平衡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事业有成,但婚姻家庭却不太幸福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出现这种不平衡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工作中理性思维被训练得很多,家庭中感情思维练习得很少。

      我们想想自己大学毕业刚进公司的情形,如同一张白纸,很多东西都不懂,刚进公司就会有一位老员工领带,甚至有专人培养。

      有长达一周,甚至数周的新员工培训,1-3个月实习期指导;转正后各种每天工作计划,周总结,月述职,年规划。

    领导会对我们的工作定期的进行耳提面命、循循善诱的指导,教给我们大量的工作工具与方法,引导我们的职业化,不要情绪化。

      同时,公司还会免费或支持我们参与各种工作相关的学习与培训。

      然后我们一周5-6天,每天8-10小时,在不间断巩固和强化以上内容,而这些内容大都是理性在参与;慢慢的,我们由刚进公司的小白,变成了看上去非常职业而且“理性”的职场精英。也使得我们的理智被强化,情感被收敛。

      这里我需要申明一下,公司这样做,并不是不好,而是非常好,说明你有幸遇到了一个对你负责,愿意培养你的公司和领导,因为在职场中,我们确实需要职场化精神,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强化了工作理性思维,而家庭感情思维却没有做到同步的强化,这就会导致不均衡,容易把职场中的工作理性思维带入到家庭中,越是职业化的人就越明显;所以如果两者能够同步强化,就更好了。

      而实际上,我们在家庭中的感情思维模式上,却较少像工作中的理性思维那么被强化学习,比如我们较少去主动学习怎样有效深入的婚姻沟通,怎样建立更融洽的亲子关系,可能我们把家庭中的这些事情,当成了自然而然,不需要学习就会做的事情。而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我们在家庭中也像工作中一样,规定我们看几本婚姻亲子相关的书,交给我们家庭沟通的一些技巧,怎么更好的表达情感与情绪,并且定期练习,等等。我想我们在家庭生活中,也会和谐快乐很多。

      正因为我们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会用到两套十分不同的思维模式,又因为我们在工作中的理性思维模式被强化大于家庭中感情思维模式,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的调整和切换。才能不把工作的事情与思维带回家里,也不把家里的事情和情感带回公司。

      比如有些女性,在工作中像个女强人,到家里就变得小鸟依人;一些男性在职场很成熟理智,在家里妻子面前有时候像个孩子;这属于比较好的切换。

      对于以上的内容,是我看一个视频时,突然想到的;虽然有点偏理想化,但有这样的领悟和启发,也足够促使我会在家庭与工作中有新的改变。

原创:胡建平

2019.1.18

家庭中―“爱”与“理”的28法则

相关文章

  • 家庭中―“爱”与“理”的28法则

    【一、在家里8分讲爱,2分讲理】 说到家,我们常听到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 无条件的爱-读《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

    无条件的爱 今天读了“爱的第一法则”这篇文章。爱的第第一法则就是:无条件的去爱。 想想我们在家庭中都是无条件的爱吗...

  • 《谁在我家》共读二十天心得

    《谁在我家 》 作者——海灵格 这是一本利用家庭中的爱的序列法则来发现家庭中隐藏的动力,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

  • 犹太人的78/28法则

    【10.07互动话题】 犹太人的78/28法则 001何为78/28法则 《塔木德》中说到,自然界空气中氮与氧的比...

  • 二组16号6.9心灵日记

    生命五大法则 1,整体法则, 2,平衡法则, 3,序位法则, 4,事实法则, 5,流动法则。 我们是自己小家庭中的...

  • [转载]盲派命理三大法则

    [转载]盲派命理三大法则(1) (2019-02-10 13:28:01) 转载▼转载 分类:盲派像法 原文地址:...

  • 家庭中的法则

    每日读书分享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

  • 《爱与和解》读后感

    利用两天的时间读完了《爱与和解》。书中更主要介绍了整体法则、序位法则、平衡法则、事实法则以及流动法则五个法则。...

  • 序位法则

    序位法则:家庭中先出现的关系要优于后出现的关系。

  • 前期教练培训总结

    因为参加了吸引力法则线上践行班的学习,了解了师父大爱的付出,因此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师父的这一套吸引力法则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中―“爱”与“理”的28法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vn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