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时辰前看新闻,眼睛随意一扫,电脑屏幕里出现一则标题为《G69银百高速庆阳庆城段发生多辆货车碰撞事故》的惊悚新闻。百多辆?车撞车?天,恁大的祸事·······浑身禁不住一震。
如此重大新闻,自然不能瞭一眼就走。再看,原来是“银百高速”,而不是“百多辆”。是自个儿的眼睛太过于“瞭”或“眊”了,乃至于产生了误“视”。
太混账!
或曰:你自个儿如此的马虎,才致如此的张冠李戴;就像你不认真看指示牌因此走错路,别人有什么办法?
也对,不过与此同时,适才的小小误解也提醒你我:取人名,立地名,本来就不该来那些容易让读者发生误会的名字和表述。日常生活里,获悉新闻,阅读报纸也好,电视收看也好,像笔者习惯的借电脑屏幕也罢,你让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盯在那里,那可能吗?触着了自己关注点的认真些不就行了嘛。
那另一厢呢,发布那些容易被误解的文字(或传布那些容易被误听的声音)时,是不是也要注意点儿才好,才能从根本上最大可能减少误会对不?像前述提及的《G69银百高速庆阳庆城段发生多辆货车碰撞事故》,能不能就不要简化了,恢复原来的《G69银川-百色高速庆阳庆城段发生多辆货车碰撞事故》,虽啰嗦些,但相关的信息指向却准确了许多。
江西省上饶市有一个县城名字叫做铅山县,但此“铅”读作“yan”,铅山县的读音是“yanshanxian”。“铅山”给人的感觉不就是此地产铅嘛,怎么会错呢。据说当地人为了给外地游客解释这个发音,嘴皮子都要磨破了。而在在西藏自治区,有一个总人数只有三万多人的小县城名字叫“尼玛县”,游客初接触总要瞪大眼睛,听起来很像在骂人,系那种对典型的骂。
在广东河源市,有一座一字不差的“阎王殿”。你要夜晚独自经过此地,会不会心里打鼓呢?
人名也一样,明星鞠婧祎的“祎”(yī)被许多人读成了伟(wěi)。在一次综艺节目中,连主持人卜凡都把鞠婧祎的名字叫错,当时为了让鞠婧祎隆重登场,卜凡特意把鞠婧祎的名字念得特别慢,没想到读出来的却是鞠婧祎(wěi)。原本想要最隆重最惊艳的效果,结果却成了最大的笑话,令人忍俊不禁。此错主持人固然难逃其责,但你名字里来一个生僻字不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嘛。湖南卫视主持人李莎旻子,观众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以为是个日本人,结果人家是个实打实百分百的炎黄子孙。大家伙儿取名字,不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名声更响彻天下嘛,你却非使用那些个不常见的或人们不熟悉的汉字不可,阻挠人们的准确认知,究竟在图个啥子呢?
蔡邕(yōng)乃东汉大文豪、书法家、音乐家,其女蔡琰(yǎn)字蔡文姬,父女俩的才学和影响力在当时都很高,甚至很影响后世。可时至今日,能顺利准确读出倆名字有几人?反正笔者是大几十岁时被人讥笑过后才读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