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世界是生出来的

世界是生出来的

作者: xinwee | 来源:发表于2022-03-29 20:52 被阅读0次

世界是如何诞生的?世界诞生之前又有什么?……这些问题似乎在人类智慧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困惑着人类。作为地球上智慧程度最高的生物,人类总是热衷于探寻这些对生存没有直接价值的问题,远在科学萌芽之前,人们就不断尝试用神话来解释世界的起源。


混沌之初

世界诞生之前有什么?如果你穿越到神话依旧统治人们思想的时代,你很有可能在各国各种族人群口中听到一个类似答案,那就是“混沌”。

在海、陆以及覆盖一切的苍天尚不存在之前,

大自然的面貌是浑圆一片,到处相同,名为“混沌”,

它是一团乱糟糟,没有秩序的物体,死气沉沉,

各种彼此冲突的元素乱堆在一起。

——奥维德·《变形记》

在罗马人看来名为“混沌”的东西是世界诞生之前的存在,他是无序且混乱的。地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北欧人对罗马人的这种观点肯定会持相同的意见,他们在《女占卜者的预言》里告诉后人”初始之时生活着巨人伊米尔,沙砾不存在,海洋不存在,遑论清凉波涛。脚下没有土地,头顶没有天空。只有一道混沌的鸿沟,无处生芳草“。

认为世界诞生之前存在的是“混沌”不仅仅只有古罗马人和北欧人,事实上欧亚大陆上的古老民族都有类似的认知。中国盘古神话中形容世界”混沌如鸡子“,古埃及描述存在一片”无限黑暗的深渊“、苏美尔人认为”没有光亮和任何有思维的东西“、古印度人觉得”所有地方空荡荡,充满孤寂和黑暗“,所有这些民族的创世神话,在形容世界诞生之前有着很大的相似,”黑暗“、”无序“、”死气沉沉“等等是最为常见的特征,并且很多神话都认为世界诞生之前天地是粘连在一起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各民族文化之间有着互相交流影响之外,或许还隐藏着人类对黑暗最原始的恐惧。黑暗中潜藏未知的危险,这种恐惧在人类神话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各种神话意象中还将反复出现。

除了混沌,世界诞生之前还有一个事物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那个事物就是水。水在各族神话中,不是在世界诞生之前就存在就是作为创世诞生的第一物质。古埃及《棺文》在歌颂他们的太阳神创世时,有着这样的描述“我独自与死气沉沉的原始海洋(努恩)在一起,找不到可以站立的地方……”努恩,是古埃及神话中世界诞生之前,一大片黑暗的、呆滞的、不动的无限水域的神性化具象。巴比伦和古埃及一样将世界诞生之前的水具象化成具体的神,不过不同的是他们有两个神,纯净之水阿普苏和涩咸之水提亚马特。

也有一些民族神话则只是将水作为物质,而不是神性化的神。比如《楚帛·书甲篇》记录的创世之前“梦莫明晦,蒙蒙昧昧,无光弼弼。惟海水流,风雨时作”,日本《故事记》形容天地之初也是“国土幼稚,如同漂浮在水面的油脂”。在印度神话中,水则是在创世之初在混沌中诞生的第一种物质,与中国春秋战国的《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有着相同的观点“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无论是一开始就存在,还是第一种创造的物质,水在各种神话传统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创世的起始和第一动力。事实上除了创世,各种神话中都还有着大洪水灭世的传说,水在文化含义上代表了生死的两极,既是生之始,亦是死之终。这和水在现实世界中对人类的作用具有相似性,人乃至生物都离不开水,需要水才能存活,但是水的泛滥却也毁灭一切的生命。而世界也正是在这一片死寂,只有水存在的混沌中被创造出来。而创造世界的神明或者其他存在,以及创造它的过程虽然各有不同,但其背后的隐喻却又惊人的相似。


世界是生出来的

各国神话中创世神明最普遍的就是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神:基诺族的女神从裂开的两块冰中诞生并创造了世界;瑶族女神密洛陀撑开了宇宙裂缝创造了世界;卫拉特蒙古的麦德儿女神骑乘着神马踏遍宇宙创造了世界;布依族的翁戛女神直接生出了世界;澳大利亚毛利人的创世神姆拉卡顿是一位失明的老妇人;古罗马密教中混沌中最初现身的神厄洛斯象征了情爱和生育能力;起源于中国唐宋的白莲教则把无生老母作为世界的创造者;北欧神话中最初的原始巨人伊米尔雌雄同体,生出了众神和巨人。

另外一些神话则是将世界的创造设计成神之间的结合生育过程:《楚帛·书甲篇》创世纪记载的是大熊伏羲,迎娶女娲生四神而创世;古巴比伦神话中世界诞生于纯净之水阿普苏和涩咸之水提亚马特的互相融合搅拌;日本神话中兄妹神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相爱结合创造了世界;阿昌族则认为世界是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咪麻”共同编织的产物;新西兰的毛利人则崇拜着天空之父兰吉努伊和大地之母帕帕图阿努库。

蛋的孵化作为世界创造的过程,也经常成为创世神话的题材。三国时期东吴徐整的《三五历纪》记载盘古创世神话时就曾描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壮族则认为天地未开时是一团旋转的大气,最后变成一个蛋的样子,蛋壳爆裂而世界诞生。古埃及创世神太阳神从蛋中孵化而出,同样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创世神还有古印度的创世神大梵天。

无论是女性神,还是男女神的结合,或是蛋的孵化,其实都是人类生殖崇拜的一种体现,生殖崇拜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崇拜,因为生殖和繁衍关系到群体的存亡,是一种极为神圣的行为。与生殖同样作为最原始的崇拜现象——死亡,在很多文明中视死如视生,死亡被视为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开始,而这也在创世神话中有体现。


死亡是新生的开始

(众神)用伊米尔的肉体造出大地,

将他的鲜血化作海洋,

以白骨为山毛发为草,

把他的颅骨变成了天穹。

体贴的众神用巨人的眼睫毛,

为人类的子孙造出米德加德,

沉郁的阴云全都由他的脑子蕴化而出。

——《格里姆尼尔之歌》

北欧神话中众神杀死了原始巨人伊米尔用他的身体创造了世界,彝族长诗《梅葛》也有相似的记载“盘古的老虎牙是钉天针,胡子是钉天线。盘古的四大骨头撑天,盘古筋撑地。”这与中国古代盘古化身世界的传说异曲同工,都是将死亡作为世界新生的开始。

在满族传说中,生殖崇拜和死亡新生的转换甚至被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在满族的神话文本《天宫大战》中有这样的传说:恶魔耶鲁里施计将天神阿布卡赫赫困于雪山之下,雪山地下石堆中住着代表火与光明的多阔霍女神,她能赋予人强大的生育能力,被困于雪山中的阿布卡赫赫因为饥饿吞食石头充饥,无意间将多阔霍女神也吞进了肚子里,热火融化了将阿布卡赫赫给溶解了,而强大的生育能力让她的眼睛变成了日、月,头发变成了森林,汗水变成了溪河,世界就这样诞生了。

或许有人会奇怪为何死亡也会成为创世的母体,这与生殖不同,似乎无法象征诞生的起点,但实际上死亡在文化属性上经常是与性和繁殖是一致的,比如“a little death”在俚语里就有性高潮之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死亡是与繁殖有密切的关联。在自然界死亡是与繁殖相伴随的,比如螳螂、蜘蛛等昆虫繁殖时会有一方的死亡作为孕育后代的养分;繁殖速度越快的生物寿命也越短;绝大多数动物会在永久失去生育能力后快速死亡等等,繁殖几乎可以说是死亡选择的结果,而事实上一些可以永生的简单生物也确实不存在繁殖行为。

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尼埃在其代表作《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对其有过精彩的论述“性与死亡。两者密切勾结……他强调个体为物种而牺牲,这种牺牲总是在生育行为中秘密完成的。他说,因此,性是物种在个体身上的活生生的、威胁性的、致命的存在。生育就是引出下一代,这一代又以天真而无情的方式把上一代推入虚无……因此,那种使两性互相吸引的本能确实是一种死本能。”所以死亡来象征世界的诞生和创造,本质上也不过是生育和繁殖的另一种变体。


除了上述所说,关于创世神话的母体其实还有不少变种,不过一般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主流文化变迁后的对原始神话的改造,比如基督教的上帝创世神话,中国的气的自然发生等等。这类神话或者文化互相之间的差别开始变大,除了最原始的混沌母题外,其他都是各民族本身文化特质的显现,比如中国的祖先崇拜和神人同源性等等。而如今回答这一问题的答案,则是物理学的观察和各种假设,神话则退出了对世界的解释,成为了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是生出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eb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