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个词叫做“距离”,也可称为分寸,孩子生出来的时候,是不懂这个词的,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进入所谓拉康说的“象征界”的过程,就是本我和自我分裂的时刻,由于世界的规矩,迫使自己接受一个事实,就是这个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有些东西你得不到。但被压迫的“本我”,并没有死亡,而是要找到一切机会跳出来面对自己的欲望,孩子于是成为了一个出口,为什么会有家长不教会自己的孩子他不是世界的中心呢,说到底还是自己没解决好本我和自我之间的关系,在孩子
身上投射出一些家长本我的影子。
很多人觉得熊家长很讨厌,纵容自己的熊孩子,告诉你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熊家长也很讨厌熊孩子,平时溺爱娇宠,但一旦熊孩子侵犯了熊家长的底限,熊家长比谁反应都强烈。
举一个我前不久观察到的例子:
我们一家三口去另一个城市旅游,和来自另一个城市的四个妈妈三个孩子组成的妈妈团一起(互相之间不认识,也不说话),中间出了一件小事情。途中下雨了,那个妈妈团中有一位妈妈没有带伞,另外三个人给她去买伞,司机不知道,急着开车去办别的事儿,就把没有伞这位妈妈赶下了车,前后大约也就是一两分钟的事情,伞就买回来了。这个妈妈就发火了,和导游整整吵了将近半个小时,整个车上所有的人都站在雨里,打着伞等问题解决。最后,这七个人就退出了这一段行程,我在这里无意于研究过错方是谁,只是如果是我,我绝不会这样解决问题,因为固然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但也没必要搭上所有人的权利,这里有个轻重缓急的问题。
后来一路上都在观察这个妈妈,发现她的小孩也特别烦,在车上就像个孙猴子一样,让大家都很讨厌。住酒店时我们在一层,有一次在走廊里遇到了,她拎了一大堆东西,让孩子过来搭把手,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最后,她又生气了,一下子把手里所有的东西都冲着孩子扔了过去。
在我看来,熊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是一个溺爱——失控——恐吓——再溺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渐渐失去了自己对世界边界的正常认知的机会,然后,恭喜你,你养成了一个熊孩子,而且这种熊气会一直传递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