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得知识,都是隐性知识,你得师傅之所以能做师傅,并不是你平时觉得他没有比你有多少知识,而是提现在具体执行做事得时候人家都是有方法的,这是平时不能教学出来的,所以国外的MBA案例教学也是这么一回事。那么,今天我就把平时也许你不在意的隐性知识给你说说,以期对你有用。
1、概括力
所谓概括,归根结底就是把具体事物抽象化的一个过程。基于这一概念,把专有名词等某种程度上还残留着一些具体性的概括称为“具体概括”。
比如像下面这样:
有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奶奶。
老爷爷去山里的时候,
老奶奶去河边洗衣服了。
然后一个大桃子就顺着河水漂了下来。
切开桃子以后,桃太郎就出现了。
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讲述整个故事。
这可称不上是概括总结。
首先,我们来简单概括一下吧。如果不考虑字数限制,大概就是下面这样的。
少年“桃太郎”诞生自老奶奶从河边捡到的桃子里。他决定帮助村民驱除那些惹是生非的恶鬼,于是便带着黍粉团子前往鬼之岛。路上又遇到了狗、猴子和野鸡的桃太郎抵达鬼之岛后打败了恶鬼,带着宝物回到了村子里。
这快有100字了吧。
接下来我们再删掉那些可有可无的信息和专有名词。
诞生自桃子的桃太郎和狗、猴子、野鸡一起前往鬼之岛战胜了恶鬼,带回了宝物。
桃太郎与同伴成功击退恶鬼。
① 用一句话表现新闻价值的境界。同时,因为有了“②简洁无误地陈述事实”“③不添加多余的修饰语”这两项方针。抽象概括是通过尽可能地删除具体要素来进一步把握本质内容的陈述。于是,在提出新策划案的时候,就可以以这种抽象性概括为框架进行思考。
如:《桃太郎》的故事,如果对它进行抽象概括的话,就会是下面这样:
少年和同伴踏上旅途,最终有所收获。
当你需要提出新策划案的时候,首先试着对畅销商品的一般性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并在这份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具体要素。谈话的时候,将对方的话换一种方式表达,有时还可以对其进行概括总结。
小结
先说结论。培养自己的概括力。概括分为“具体概括”和“抽象概括”两种。先进行整体概括,再添加3条针对内容的简单说明。抽象概括在提交新策划案和开发新商品的时候非常有效。养成在15秒内概括说话内容的习惯。 可以用“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来对别人说的话进行概括总结。
2、断言力
威胁恐吓这种行为,绝/不是什么上档次的做法。
但是,比起将来可能“得到”的东西,人们更在意的反而是不想“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东西。所以,当面临“失去”的威胁时,人就会一边心怀抵触,一边又忍不住十分在意。
如:体温下降1摄氏度,免疫力下降30%。
体温下降,癌细胞活力加强。
肌肉不用就会逐渐萎缩。
压力过大,细胞也会受伤。
先精练——再断言
比如说,文章的开头想写上这样一句话:“语言或许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养成的一种习惯。”
把这句话精练一下,再进行断言。
语言是一种习惯。
你听过下面这句话吗?
男人的脸是一份简历。
出轨是种文化。
艺术就是爆炸!
先预测再断言
占卜师和灵媒师所说的话之所以那么有说服力,就是因为他们在进行预测断言。预测捉摸不透的未来,断言前程定吉凶,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还会向你展示某种判断依据。
至于“某种判断依据”,说白了就是“手相”“星象”“塔罗”“灵感”“前世”等东西。一定会有人问:“这种封建迷信的东西也能够成为判断依据吗?”其实,这种时候能否成为判断依据,完全取决于听话人能否接受。
有前提条件的预测。
比如下面这些养生保健类书籍的书名,仔细看会发现这些书名全都是在达成某个前提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预测。
《 提高体温变健康》
《 刺激“终极穴位”变健康》
《 不吃主食,救健康》
《 整下巴变健康》
《 刺激大拇指,大脑立刻返老还童!》
《 锻炼“臀部”,一辈子行走自如!》
这些都是在健康的前提下预测提高体温、刺激终极穴位、不吃主食等。这种设置前提条件的预测断言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策划书或提案的标题和宣传口号中。
违反常识的断言
笨蛋和丑八怪都给我去东大!
填鸭式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报考东大的人没必要买参考书。
用玩游戏的心态去做题!数学就是这么简单!
考不到100分的全是垃圾。
英语这东西随便学学就行了!
应该打从心底里瞧不起老师。
应该经常撒谎。
死的时候就应该给别人制造麻烦。
应该背叛朋友。
应该欺负弱小。
喝汤的时候就应该发出声音。
应该嫁祸于人。
应该叫人等待。
切勿以他人为鉴。
应该交换恋人。
记住,断言是一种服务。 有些人对于这种技巧可能会有所抵触。他们认为不应该夸大其词,靠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标题来引诱读者阅读文章内容。还有些人会觉得,比起断言,如何保证叙述的正确性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需要记住,断言是一种对读者的服务。是一种让读者拥有更轻松的阅读体验,帮助文章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服务。
小结2:
所谓断言,即明确表达说话人的意思。这样一来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力量,让你更容易获取他人的信任。正因为领导者提出的建议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这条建议才有意义。丢掉“我觉得……”“应该……”等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吧。
商务文书的第一行是最关键的。可以通过“先压缩再断言”“先预测再断言”“语带恐吓的断言”“违反常识的断言”等方法抓住读者的眼球。
3、提问力
所谓“提问力”,即对别人“提出问题”“质问”“询问” 的能力。
那么,为什么“提问”可以直击心灵呢?那是因为,人类在听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去寻找“答案”
如:《为什么执行官要去打高尔夫?》
《为什么董事长的奔驰有四个门?》
《为什么八幡神社是日本数量最多的神社?》
《为什么妻子总是看丈夫不顺眼?》
《人都是要死的,为什么还要活着?》
你昨天活了几个小时?你的爱情休息多少年了?你还在投资学历吗?
你能够辞掉工作吗?为什么夫妻会相互憎恨? 讨厌的人为什么讨厌?
针对性提问
(1)通过属性来锁定。
50岁以上住在品川区的女性注意了,特大喜讯。
(2)通过内在要素来锁定。
最近是不是觉得身体有些僵硬呢?快看这里。
(3)通过行动要素来锁定。
下班之后,是不是想去健身又不想提着公文包呢,解决办法在这里。
像这样,首先锁定目标用户群,引起这些人的注意,再用“想不想培养运动的习惯”“要不要来健身馆练一练”等问句激励对方马上行动起来,广告的宣传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4)猜谜式的问题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她……染了?没染?
Does she…or doesn’ t she?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位模特的头发究竟是染过了呢,还是没染过呢?”
这样一问,人们就会提起兴趣,想知道她究竟染没染。
而在这句广告语的下面写的则是:“因为这个颜色太自然了,所以只有她专属美发师才知道答案。”这样一个回答则让问题更显得扑朔迷离了。
小结3:
当双方意见对立,或是难以沟通的时候,如果能够提出一个效果显著的“问题”,就能用这短短的一句话改变他人的看法或当时的气氛。
在策划书和发布会的一开始设置一个问题,就能一下子抓住听众的心。
很多书的名字都是疑问句。这是因为“人类在听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去寻找答案”。
在文章开头设置问题也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问题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如“直击心灵的问题”“语气亲密的问题”“锁定目标”“设置二选一式的问题”等。
4、短答力
迅速给出一个干净利落的回答。所谓“短答力”,就是指在听到对方的问题时,能够简短却准确地进行回答的能力,或是在对方询问你的意见或感想时,能够给出恰当评价的能力。
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的这种表达会让你的回答更加有力量。就好像是先蹲下去再高高跳起那样,落差加大,也更能强调后半句中的“幸福”感有多强。
可以说这是我‘一生中最紧张的一天’。但现在却变成了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我采用了全新的动作。虽然只是一个三四秒的跳跃,但却是我这一年来的努力。
今天的结果我早就知道了。一切都如我预测的那样。……我的工作就是在秋季赛季到来之前,帮助大家赶上对方。……这下子,我们就真的站上起跑线了。
从视角和表达方式两个角度去思考
做到“视角有趣”的五大要点
(1)移情法
所谓移情法,即将回答重点转移到评论物体本身,或是与之立场相近的人和东西身上。
“如果我是香川先生的话,想必是没有比这更痛快的了吧。”
“如果我是宫崎先生的母亲,真的会觉得六神无主。”
“从樱花树的角度来说是有点悲凉的。每年只有这十几天的时间能够得到人们的关爱,看着那些人在自己脚边肆意玩闹,而剩下的355天则假装不认识一般和自己擦肩而过。”
“如果我是地球,真的很想大吼一句:‘你们有完没完!’”
如果你能够从这些很难让人感同身受的“物体”的角度去进行评论的话,你的评价将会十分出彩。
(2)“任意比较”法
所谓“任意比较”法,就是发言的时候一定要跟个什么东西进行比较。
(3)“消极变积极”法
“在街上一边盯着手机一边寻找动漫角色的这个游戏,一开始我完全不能理解到底哪里好玩了。但是在跟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我自己居然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个游戏。现在如果我在街上找到了一个出现概率很低的角色,就会特别开心。”
(4)“擅长领域比喻”法
(5)“流行热点”法
做到“表达有趣”的七大要素
(1)“高低对比”法
即使大家讨厌我,也请不要讨厌AKB48。
(2)“V字回复”法
就是先抑后扬。先进行批评,让对方心中一惊,紧接着再进行表扬。
“我不是‘喜欢’Negicoo,是‘非常喜欢’。”
“《你的名字》可以说是今年最差劲的一部电影了。因为太好看所以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想去电影中出现的地方亲眼瞧一瞧。这简直是在占用我宝贵的时间。”
(3)“最高级”法
这是通过强调第一或者最好,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方法。
“谢谢你的款待。这是我迄今为止吃过的最好吃的寿司。”
“人生中最激动的时刻”“今年最紧张的时刻”“进入公司后最惊讶的一刻”等,强调“最”的方法有很多。
(4)“反复强调”法
“我喜欢你,我喜欢你。”
“够了,够了。”
“可以这样理解,这份策划方案‘正是因为没意义才有意义’。”
(5)“比喻”法
(6)“数字”法
(7)“借用关键词”法
还是学不会该怎么办?①“反问回去”法②“甩给别人”法③“我不是很清楚”法。
小结4:
有趣的发言可以分为“视角有趣”和“表达有趣”两种。学会活用“移情”法、“任意比较”法、“消极变积极”法、“擅长领域比喻”法、“流行热点”法等,做“视角有趣的发言”。学会活用“高低对比”法、“V字回复”法、“最高级”法、“反复强调”法、“比喻”法、“数字”法、“借用关键词”法等,做“有趣的发言”。
5、命名力
即“起一个让人感兴趣的名字”的能力。“名字”可以说是人和东西的一张“脸”,是个不容忽视的点。
“要不要去吃鲶鱼盖饭?”
你会怎么想呢?
“什么?鲶鱼?这也能吃吗?那么腥……”
你一定不太想吃了吧。
但如果他这样邀请你呢?
“我们去吃鳗鱼味的鲶鱼盖饭吧。”
虽然你还是会有些疑问,但听到鳗鱼味就会联想起真正的鳗鱼的香气和味道,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心生好奇,想去尝尝看到底是什么味道了吧?
明明都是鲶鱼,可名字不一样给人的印象就完全不同。
命名基础的“3S”法则
1 、简短(Short)
名字要短。最好是7个字以内。
2 、 简单(Simple)
名字要通俗易懂,好听好记。
3 、 直接(Straight)
要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
抛弃那些“难懂”“难读”“复杂”的名字吧。
直接阐述功能型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告诉你该产品是干什么的,甚至还有“OO清洁中”这种对使用时的状态进行描述的名字。
组合型
以用途加上效果的方式命名。如果文字有重合的部分就省略掉,或是进行一些变化,巧妙地使用谐音等。
“用途+语感”型
既可以让客户明白产品的用途,也考虑到语感,让商品名读起来更顺口。
丝线牙签
腋下吸汗贴
上厕所之后
微波炉一扫净
毛发收集器
肌肉舒缓剂
水壶清洁中
不锈钢水壶清洁中
退烧贴(退烧+贴布)
消雀灵(消除+雀斑)
头痛消(消除头痛)
喉药长棉签(喉咙+涂药棉签)
防磨鞋贴(防磨+鞋贴)
口气管家(口气+管理)
伤口泡泡(伤口+泡沫消毒剂)
蓝厕所(会流出蓝色水流的厕所)
膀胱灵(膀胱炎症治疗药物)
滴视明(眼病预防类药物)
头痛消(消除头痛)
感冒灵(针对感冒的各种症状,一用就灵)
耳鸣消(改善耳鸣)
一夜美梦(改善睡眠)
夜美肤(夜间美肤)
窈窕美(给你窈窕身姿)
创造一个新词来给抽象概念命名
1 草食男子
不会主动追求异性的男性。
2 肉食女子
会主动出击追求异性的女性。
另外,通过给自己的“体验”“想法”“发现”起一个抽象的名字,就能够把这些作为独创的“法则”“教训”“原则”向世人进行推广宣传。
创造抽象概念词语的五大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 省略型
婚活 —省略自为了结婚而参加各种相亲的“结婚活动”这一词组。社会学者山田昌弘首次使用该词。
② 组合型
除省略型外,还可以把两个词组合起来创造新的词语。
My boom —“my(我的)”和“boom(流行)”组合产生的日式英语。意为“属于我自己的流行风格”。
孝顺游戏 —“孝顺”和“游戏”组合产生的新词组,同样由三浦纯创造。
鲤鱼女子 —职业棒球队广岛东洋鲤鱼队的女性粉丝。把“鲤鱼”和“女子”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的一个新词组。
③ 首字母型
④ “借用•谐音”型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 ——2012年,第二次安倍晋三内阁所提出的经济政策。由安倍的姓氏(Abe)和英语中意为经济的“Economics”一词相结合产生。灵感来源于美国前总统罗纳德• 里根的经济政策“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
⑤ 二次创作型
即用已经流行起来的新词为基础,创造出另一个新词的方法。
终活 ——源自“人生终点的活动”一词,意为留遗嘱,举行葬礼、下葬等活动。原词是“就活”“婚活” 10 等。类似的词语还有“妊活”“朝活”“保活”“离活” 等等。
孕骚扰 ——怀孕期骚扰的省略语。指在职场中对怀孕或哺乳期的女性进行骚扰等行为。原词是“性骚扰”。类似的词语还有“职权骚扰”“精神骚扰”等。
在对自己的“体验”“想法”“发现”进行抽象概括,然后命名的时候,比起上面提到的这些造词技巧,还是简单的命名方式更能深入人心。
比喻力
所谓“比喻力”,就是在说明某个东西的时候,把它比喻成别的事物进行解释 的能力。
寻找到事物共同点的训练,你的比喻力就会越来越强大。
“不能应季的餐厅菜单” (赶不上流行)
“ 体育比赛中的背水一战” (被逼到绝路,方寸大乱)
“海水退潮” (观众们惊讶得捂嘴后退)
“屋子里挤满了人” (肚子里挤满了食物)
“人生是登山。”
“人生是场旅行。”
小结5
从没什么关联的两件事中寻找共同点是掌握“比喻力”的第一步。掌握“成语”“俗语”等简短有力的词组或句子,就可以做到“寸铁杀人”。
6、口号力
所谓“口号”,也可以换成“标语”“方针”“口令” 等词语,相当于英语中的“slogan”。
怎样提出一个深入人心的口号
那么,怎样才能提出这样一个一呼百应、深入人心的口号呢?首先你需要掌握下面三条基本原则。
①语言要简洁易懂,容易记住
一个口号,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让人记住。
因此,必须使用简洁易懂的词语。
越是使用复杂的词语,口号就越空洞。
②要有点新发现或新理念
如果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是无法打动人心的你的口号里需要有一些新的发现。另外,只有这个公司或团体才会有的“理念”也十分重要。 如果谁都能把这句话当口号的话,这个口号就没意义了。
③让这句口号成为指南针
指南针是为船只航行指引方向的。
如果一句口号能发挥指南针的作用,那是最理想不过的了。
当成员犹豫迷茫的时候,这句口号需要告诉他们“你们应该朝着这里前进”。试试看你能不能做到吧。
当然了,想把这几条都浓缩在短短一句话之中也确实不简单。
只是,如果考虑到这些要素,那么你就更有可能创造一句打动人心的口号。
小结6
所谓“口号力”,是指“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能够用简短的句子和标语概括作为自己的理念、主义或主张”的能力。
一句口号有时可以改变历史,如“RememberPearl Harbor”(不忘珍珠港)。
想实现梦想,可以先用一句话去描述你的梦想。
能够打动人心的口号需要遵循下面的原则:用词简洁易懂,容易记住;要有新发现或新理念;要能够成为人生的指南针。
一句指引人生方向的口号有时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语言的力量不可小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