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好久未见的老朋友吃饭,席间谈到孩子时依然听出了她的焦虑与无助。
当一个小问题讲了半个小时,儿子还是瞪着大眼睛瞎蒙时,她心里的火腾腾地往外冒,恨不得大巴掌拍过去狠狠揍他一顿,免不了又是一顿暴怒,看着儿子受了惊吓的眼神和梨花带雨的面容,心里又难受得要命,这份难受引发了她的自责和愧疚,让她对自己充满了失望。“我对孩子太没有耐心了,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时,鸡飞狗跳,嗷嗷喊叫。前一秒如漆似胶,后一秒叮咣就削。”她变成了网上这条热传的典型代表。更有甚的是孩子大了,这样的模式造成的逆反影射到了学习上,孩子把她与学习画上了等号,只要她陪作业就不想学习。于此同时她的身体健康也真的受到了影响。她深知问题严重却找不到根源和解决方法。
其实很多家长焦虑的根源都在于,他们没有弄清楚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他们过多地预判和干涉了孩子的未来,在他们的思维里,不仅要为孩子的过去和现在负责,还要为孩子的未来买单。
可是,你终归不能代替孩子去经受成长,也没有能力去为他扫清所有的障碍,去替他承载他必须要经历的孤独和无助、恐慌与痛苦。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适合的才会是最好的。但基本原则是,真正的教育方式,不是过度帮助、过度保护、过度指导和过度关怀,过犹不及是自古恒定的真理。
‘吼‘其实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转化成的愤怒,经常是期望孩子按照自己设想的行为模式或者样子去做,但是孩子怎么都不肯,这种无能为力和挫败感导致了愤怒,向孩子发泄了出来。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吼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激化矛盾。家长要多关注自身,并且培养察觉和接纳的能力,这样本身就会减少对孩子的苛责和过度关注。同时,在情绪比较强烈时,及时给自己一个缓冲空间。
找到对孩子经常忍不住吼的真正原因:
1、是不是把孩子的未来与自己捆绑太紧,孩子在竞争中的落后引起家长的焦虑?
2、自己的情绪管理不够好,是身体的原因,还是认知的问题?
3、是不是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或能力没有自信和安全感?
4、是不是夫妻关系不够好,育儿压力很大,使承担多数教育责任的妈妈得不到丈夫的认可和情感支持,加重了焦虑?
5、是不是看多了看似正能量的“牛娃”养成记之类的文章,产生了焦虑?
针对原因找到如何解决吼的对策:
1、需要妈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习情绪管理是不错的方法。
2、不要把自己和孩子的未来捆绑太紧,也不要把学习成绩和孩子的未来联系得太紧。未来的社会变化很大,教育中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和对学习的兴趣,大吼大叫这样不愉快的体验如果总和学习连在一起的话,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产生逆反,对孩子成长更不利。
3、除了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更要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自信心和安全感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焦虑。
4、爸爸要给予妈妈更多的情感支持。
5、家长应该正视孩子间的差异,屏蔽那些晒“牛娃”的各类圈子,以及让自己产生焦虑的教育文章。
总之,为了培养一个心理上健康的孩子,请暂停坏情绪,与孩子做朋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降低对孩子的期望,接纳现实,这些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真正促进孩子向你的期望靠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