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正邪抗争,各有胜负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阴阳盛衰来解释。
所谓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衡。如果阴阳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身体就会出现虚症。
阴不足则会阴虚生内热;
阳不足则会阳虚生外寒。
身体阴阳失衡后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1.阳胜则热
阳胜,指阳邪致病,导致机体机能亢奋,体内阳气绝对亢盛的病理变化。
阳主动,主升而为热,所以阳偏胜时,多见机体的机能活动亢奋,代谢抗进,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阳胜表现为阳证,也就是阳多阴少,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口渴、发热、脉搏跳动快等,这些症状又称为热症。
2.阴胜则寒
阴胜,是指阴邪致病,导改机体机能障碍,体内阴气绝对亢盛的病理变化。
阴胜多由感受寒湿阴邪,或食生冷,寒湿中阻,阳不制阴而致阴寒内盛。
阴胜表现为阴证,也就是阴多阳少,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口不渴、不发热、手足冷、脉搏跳动慢等,这些症状又称为寒症。
对照这症状,我全有,况且我年轻时生活不讲究.冷饭、冷菜、喝凉水,秋后肯定会找我算帐了。
以上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也是疾病发生的根本。
因此,要想保持身体健康,不生病就要保持体内营养的平衡,一个人身体的各个方面只有保持恰到好处的平衡,生命才会显得有活力,生理机能才会很好,心理承受力才会很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