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三毛

作者: 睐美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3-15 21:05 被阅读0次

其实,在写上一篇文字的时候,并没有把《撒哈拉的故事》看完,与家人的书信当时是没有看的。

与家人通信时的三毛,更加感性和真实,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毫无保留地向父母表达着自己内心的依恋。直到看完她的最后一封书信,仍是意犹未尽。

家人对三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生活中的琐事和心情的烦闷无法写到书中,而荷西因为是外国人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懂她的苦闷,所以,家人是三毛内心非常重要的一个港湾和倾诉对象。

每个人都会多面性格,面对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自己。三毛在面对朋友、家人、读者还有阿拉伯人时,都是另外一个崭新的自己。而每一面都是真实的。

三毛总说自己让父母操碎了心,小时候对人并不亲善,甚至拿小刀割腕。她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和自卑,姿态低到了尘埃里。这种不安和自卑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也许只是因为对自己的要求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但是这种童年时候的情绪记忆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对一个人一生的行为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也许,正是因为自身强烈的不安和敏感,才让她发自肺腑的可以设身处地,才有了她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父母对子女的爱,直接关系到子女的家庭幸福,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从三毛对荷西的依恋来看,在三毛心目中,荷西和自己的父母应该是在所有关系中归为一类的。正是因为父母对三毛有了无限的关爱,所以很多时候荷西表现出像一个大孩子时,她也会包容和理解。

关于荷西,我的理解是,既有大男孩的稚气和不成熟,又有一个男人的担当和责任心。即可以不计后果的带着三毛去沙漠探险,又可以为了自己的小家庭无怨无悔的辛劳。

在荷西眼中,三毛又何尝不是呢。即会心血来潮给人家乱看病,说话也调皮的像个小孩,又会周旋在公婆和婆家姐妹之间同时为未来的生活作打算。

三毛给了荷西家庭的温暖和包容,荷西给了三毛担当和包容。

两个互相包容的大孩子视对方为孩子,给于对方无限的理解和柔情。所以他们最终没有要小孩,怕未来的小孩会分走对方的爱。

三毛说,她这一辈子,过了好几种人生,不觉得亏。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不管哪一种,自己的选择。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认同这句话。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选择之后像三毛一样,不觉得亏。那么不管外界如何的评判,对于自己,也不枉此生了。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请关注我吧~

相关文章

  • 继续说三毛

    其实,在写上一篇文字的时候,并没有把《撒哈拉的故事》看完,与家人的书信当时是没有看的。 与家人通信时的三毛,更加感...

  • 雨季不再来——紫衣

    今天继续说三毛,说与紫色相关的一个故事。 这是三毛小学时,妈妈希望参加同学会的经历。从一开始的精心准备,为两个女儿...

  • 喜欢三毛,因为她是独一无二的。

    继续读《三毛传》,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喜欢三毛,因为她是独一无二的三毛。 也许喜欢三毛就是喜欢她身上的那种洒脱劲,...

  • 三毛说

    三毛的书很多人都看过,她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她的流浪文学影响至今。这几天重翻三毛的文集,总结一点点观点。 关于荷西...

  • 三毛说

    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而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 三毛说

    对不起!我没想到你病了! 没想到关心你,只顾自己闹脾气了! 那天,我说你每天都要关心我,你非常坚决的说:做不到。 ...

  • 三毛说。

    1、青年人对于社会的要求也高,失望也快,却很少注意到,一个成功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的背后,往往有着许多辛酸血泪的故事。...

  • 三毛说

    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十指怎样紧扣,仍然走漏;给我的,无论过去我怎么失手,都会拥有。 ...

  • 三毛说

    睡前捧着三毛的书,读《梦里不知身是客》。就像时空倒转,面对面的聆听三毛谈读书,竟是那样亲切,一字一句都引起心灵的共...

  • 三毛说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继续说三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yr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