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名师出高徒”。
这句话很有哲理:如不 “叛离” 师门,那他只是高徒。
大成之人,他们不死守一派,而是向多个学派学习,融汇贯通,然后自成体系。
王阳明学过佛,练过丹,后来深研过朱熹理学,格竹格到吐血。最后融汇贯通自创心学,成为孔子之后唯一的圣人;
西方大师之中,荣格与阿德勒同是弗洛伊德早期的学生,因为学术上的分歧,最终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终成一代大师。亚里士多德更直接说 “大不敬” 的话:我敬爱柏拉图,但我更爱真理。
我们熟悉的金庸小说,顶尖高手都学了多个门派的武功。比如“天下武功出少林”,结果被赵敏 “ 先灭少林再灭武当 ”。幸好有乱学一通的张无忌拯救中原武林。
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忠实的某派门徒,止步于『高徒』,鲜有大成者。
而真正高手的成长经历,都遵循一个规律:守破离
- “守”:最初阶段须遵从老师教诲,认真练习基础,达到熟练的境界。
- “破”:基础熟练后,试着突破原有规范让自己得到更高层次的进化。
- “离”:在更高层次得到新的认识并总结,自创新招数另辟出新境界。
生命中的贵人,在守破离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这此角色,守破离无从谈起。
第一阶段:守,最初阶段须遵从老师教诲,认真练习基础,达到熟练的境界
-
拜名师:基础体系
这是『守』的起点。名师会帮你构建一个基础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的价值观体系,因而显得至关重要。 这也是现在父母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名校的原因,因为对于孩子,名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特质,因而能做到因材施教; 对自己的能力有自知,因而能做到实事求是;行为出于利他的本心,因而能做到胸怀开放。在工作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导师。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职场,其目标、兴趣如何契合公司的业务与文化,如何规划短期、长期的路线,需要哪些知识储备,哪些经历、哪些人脉、可以阅读哪些书籍...甚至还可以帮你打通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创建通道。如果有一个人能为这位新人如此设计,新人的职场必定少走太多弯路。
有朋友可能会问,这些高手哪有时间教我啊?
当代社会,『师徒制』不是显性的存在,当然没有人主动站出来说:『我来帮你』。这需要自己找,持续地找,我相信就能找到。人类都有一项本能渴望,即『好为人师』。特别是有成就之人更是如此,不仅不收学费,还愿意为『徒弟』花钱花时间,甚至运用自己的人脉。即使对方地位很高,很忙以至于你没太多机会见到他,你也可以试着写电子邮件,真诚的请教你遇到的问题。这个世界不缺名师,唯缺好谦卑好学的徒弟。
-
交贵友: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贵友区别于普通朋友,因为共同成长,际遇有相似之处,遇到的问题也有相似之处。这是友谊的根本。因此能从他身上得到启发,能相互鼓励、支持。而普通朋友,只能共青春,不能共成长。贵友区别于老师,我们可以经常见到贵友,相见轻松没有压力。记得有本书上提到一句话:最好的安慰不是建议,而是:『这事我经历过,比你严重得多,我们一起走出去吧』,我句话只有贵友能给到你,老师即使能说出同样的话,但你听到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我们要做的:愿意真诚地把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朋友分享!所以朋友间的两大障碍:
A、你若不肯说,我就不问;
B、我准备好了答案,你却不问。在我们的文化里,暴露自己的情感、问题、困惑都是脆弱的表现。因此与朋友相见,聊的都是无关紧要的话题,即使聊及自己,也不轻易深入。都想表现出勇敢、果断、自己承担、我过得很好,没问题,或认为自己解决不了的,朋友也解决不了...这样的心态,才是真正的脆弱。越脆弱越防卫,勇敢之人敢于把自己软弱的地方展现给朋友,勇敢之人,敢于真正信任朋友。
助人乃快乐之本,我能勇敢暴露脆弱,就可能有贵友相扶同行。不知从哪里看过一句话:『想要获得某人的友情,请他帮助是一个好办法』。嗯,就算对方不是贵友,有时暴露自己的脆弱,可以让损友爽一下,也算做好事一件:)
小狗见了陌生人,狂叫不止,大狗反而镇静自若。为何如此?因为小狗感受到了威胁。
-
遇高手: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的命运,有时只是因为某人的一句话而发生改变,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高手的出现,有两项际遇:
A、被某问题困惑已久,百思不解
B、敢于向他人暴露自己的困惑吕布兵败后被自己的手下绑到了曹操的面前,曹操见吕布骁勇善战,拥有万夫不当之勇,于是起了爱才之心。吕布看到曹操的反应后迅速抓住机会对曹操说:『明公所担心的不就是我吕布吗?如今我臣服了,天下就没有值得您忧虑的事了。明公您领步兵,就让我领骑兵,那天下就不难平定了。』吕布的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曹操,顺口问了问身边的刘备。刘备对曹操说:“明公难道没见吕布侍奉丁建阳及董太师时的情形吗?”曹操一听,瞬间就改变了注意,立马绞死了吕布。
可以确定,正是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曹操的命运,甚至可能改变三国的命运。
- 跟对人,上对船
随着上面提及三国,也正好可以旁证『跟对人』的重要性。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建安五年,袁绍官渡战败,因羞见田丰而将其杀害。
对于现在,跟对人、上对船,就是要跟一个有格局、和自己价值观匹配的老板。其它如工资、工作条件等等,远远不如老板这个人来得重要。选老板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未来的命运,而不是那三五斗。
第二阶段:破,基础熟练后,试着突破原有规范让自己得到更高层次的进化
做好了『守』,就有了一个体系,先不论这个体系好与不好,比没有体系已经强太多了,可谓之『0的突破』。比如:老山区的乡村小学可能不怎么样,但教出来的学生比文盲如何?乡村学校是不是改变了山区孩子的命运?一定是的。
然而,无论是乡村,还是一线大都市,一个孩子不可能一直跟一个老师。你也不可能找到一个完美偶像,完全向他学习。就算你找到一个完美之人,但你的生存环境、成长经历都完全不同。完全克隆你的偶像,最后只能『照虎画猫』。大多数民族都以现有动物为图腾,如鹰、狮子等,我们中国人『发明』了龙作为自己的图腾,集狮头、鹿角、虾腿、鳄鱼嘴、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我真切为之骄傲,它代表我们的文化能包容他族文化,融汇贯通,这正是强者的姿态。所以中华无论遇到什么混蛋,但文明从未间断,还反过来同化"异族",日趋强大。

当代知识大爆炸,没有人能学完所有知识,做完所有事情。如果把教育学生比喻为修建一座房,以前修平房,从设计、到取材、到最后的修建,一家人就能自己搞定。现在几十上百层则需要各种角色分工完成。
现在学校教育制度,可以认为达到了『破』的境界,每位学生都经历上几十甚至近百位老师。所以现在常有学生超越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表现,从千年视野看来,现在一个小学生的学识,在以前至少算个『知识份子』。
然而学校教育,主要提供知识。对有些人获许只要知识就可以,这样在国家制度里,你可以找到很多老师,博采众长,最终成为一名『科学家』,同时可能身体糟糕、情商为负、终生不婚或三婚五婚...
普通人没这个天赋,或有这天赋也不愿这么生活。我们想成为什么样子?我想最理想的,是各个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态。可以通过如下『生命之轮』来描述:

我希望自己在每一个领域都能收获一定的成绩,不希望某一方面很强,而另一方面太差。因此,我需要在每一个方面都投入学习,寻求老师
例:
-
我是一位程序员,有一位朋友是程序员里的高高手,身体有些亚健康(程序员的标准配置,太健康的程序员,不是好的程序员)。因此他自学中医,调理自己的身体10年。后作为父亲,把研究对象放到孩子身上,并创立公益企业,传播中医育儿。他现在就是我『身体与健康』的精神导师,健康也是我近年的重大目标之一:成为自己及亲友的健康医疗顾问。但我并不会完全照搬他,我有属于自己的领域。
-
我女儿的数学老师跟我聊,她们在成都是一个『家族』,几十上百人。一个老人生病,一个家族都会关怀并主动帮手,每逢节日、或家族成员的生日,必定在老家『大办』宴席,家族相关成员大都会到。大哥负责做菜,二哥负责桌椅,三姐负责洗碗...这些人家里都有保姆,但这个场合,全是亲自上场,不假外人。这就是我『家庭与天伦』的偶像。遗憾的是我家早已没有家族的概念,我也无力无心去促成,经营好与常走动的6、7家亲戚,才是当下可以做的。
-
还可能有些人,在各个领域都很强,但我只取其中一部分。比如我的老师,6大领域几乎完备,我都可以积极受教,实际中也需要量力而为。
-
某人会让我难受,说话『直言不讳』,然而工作异常专注,时常展现能人之所不能,可以为我之师。
如上面的例子所言,破的关键 :
想清楚自己在6大领域分别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再找这个领域的偶像或导师。这个过程就像一块拼图游戏,把他人身上的各项特质,拼成理想中的自己。可能是8块拼图,也可能是108块拼图,只有这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独特的自己,比如一条『龙』。
然而想成为独特的自己,也有一些障碍。如:
- 父母要求孩子听自己的话。这个话题已经很多了,比如青春期的冲突,就是孩子想『破』。没有『破』的孩子,听话到是听话了,但心智成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 我想东方文化独尊儒术,几乎没『破』过,如果说佛教算例外,也因为吸取儒家特征,大作修改后方能立足中华,变得有中国特色。是否也因为这个原因,近2千年只出了一个王阳明,而西方思想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层出不穷(西方除了上帝,什么都可以破,包括爸爸妈妈)?
第三阶段:离,在更高层次得到新的认识并总结,自创新招数另辟出新境界
在『破』的过程中,保持清醒,从不同的人身上找到自己要的拼图,这固然非常重要。但多个人身上的特质拼到你一个人身上,会不会出现问题?通常会的,因此想要融汇贯通,需要一过『离』的过程。
比如『龙』为什么没有翅膀?我猜在创作『龙』之时,可能是有翅膀的。可能出现问题了(比如龙身这么长,需要多少对翅膀,分别安在哪位位置合适?)最终决定去掉翅膀,反正是虚构,为什么一定要翅膀才能飞呢?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龙』。
调整、添加、删除一些拼图元素,让各元素之间建立高速而合理的关联。再通过现实运用,最终形成自己当前最满意的状态。这就叫自成体系!
在实际生活中,如我参照某位成功企业家,把他做为我事业与理财的偶像,因此无比拼命工作; 又把数学老师作为家庭与天伦的偶像,专注家庭关系。这样单独看起来没问题,结合到一个人身上,显然会出现冲突,人格会分裂。此时要么调整拼图,要么通过智慧找到解决之道,让二者并行不悖。
总结:我生命中的贵人,他们帮助我成长,但我主观上并不能帮助到对方成长。我的贵人们可以是身边人,比如我的老师、我的朋友。也可以是某一本书,比如最近我特别喜欢的阿德勒系列。
下一篇:四线人脉及策略(三线):一个人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多少人帮助
网友评论